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7篇
法律   10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3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于志刚教授的《论犯罪的价值》其实是一部“批判书”,其矛头直指“犯罪有益论”,连马克思和迪尔凯姆也不能幸免,都被卷到这场官司之中来了。质而言之,这本书实质上是针对犯罪学界来的,因为力挺“犯罪有益论”并以此论点为理论基石的学者,都在这一领域里。于是储槐植、周良沱、肖剑呜、卢建平、刘广三包括本人的观点也都排入批判之列。  相似文献   
72.
性恶的证据     
从犯罪哲学的维度来看,犯罪学是以人类的本性作为她的哲学前提,对人的本性所做出的判断也是某种特定犯罪观的核心内容。在西方这个问题早有定论,而在中国犯罪学界这个问题虽然至今没有解决,也一直没人想找到一个公论。浏览早期的犯罪学成果,中国犯罪学很自然地沿袭了儒家“性本善”的思路,在罪因论和犯罪控制方面的研究,其人性论前提都是含混不堪的。  相似文献   
73.
“虐童”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虐童入罪的讨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前提,就是对这一现象和行为的经验性描述,而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主观立法所呈现的弊端。社会学和犯罪学应当成为主要的解释工具。国内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尚未全面展开,现在所做的是基础性的探索。廓清这一领域里应当涉及的理论模式和概念,同时清理政府和公众在观念上的误区也是一个重要任务。没有这种理论和观念上的重构,虐童现象的干预就仍然会停留在倡导阶段。  相似文献   
74.
当代中国人的社会认知中,最重大的误区就是以为法制可救国。三十年前,中国人开始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制定各种时尚法律,人人都信心满满地以为,那个两千年无法无天的时代已经终结,被制定出来的法律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垒砌成中国法制的摩天楼。但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依然被缠绕在人治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75.
我国当前卖淫活动存在很大“暗数”,地域分布、行业分布、人员构成,都发生着变化,社会对卖淫活动的正式控制已发展到极致、公众的容忍度增强,经济市场、相关经济部门、腐败与卖淫存在共生模式,控制性病的蔓延是实施禁娼管理模式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6.
寻赃消费者是如何从反向启动犯罪市场的呢?一般的消费者购买假货(冒充名牌商品)、走私品和赃物的动机,一是贪图便宜;二是获取抢手货。当他们得知有人从地下渠道搞到这些商品时,便会热衷于打听这些渠道的来源,意图购买。在购买假货走私品、赃物、盗版影碟、毒品、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