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确保人类社会得以连绵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宣传话语体系中,典型宣传曾产生过积极的社会效果,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领军人物和先进集体在受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思想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典型宣传的效果却日渐式微,其中既有社会大环境影响,更有宣传主体自身的原因。因此,维护典型人物的严肃性与可信性,提升宣传内容的可读性与生动性,关注受众群体的心理感受和加强不同媒体间的通力合作是提升先进典型宣传效果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要将美的事物转化为广大劳动者自觉追求的理想理念,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实践与审美教育很好地统一起来。掌握审美心理建构与劳动者体征特点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前提条件。通过厘清生产劳动与审美教育的差别联系,才能不断挖掘生产劳动中的美学意蕴和尊重劳动者的审美感受,继而在实践中锻造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最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图景。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党整风活动纳入时间维度视野中考察,不难发现: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整党整风必须结合党的事业,准确把握形势;要时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扩大民主参与;必须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充分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党的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此,深入理解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就要从"大局"、"大势"和"大事"中,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7.
先进典型宣传报道作为公安政治工作内容之一,一方面它是引导公安民警成长进步的“助推器”与“方向盘”,另一方面则是展现公安队伍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先进典型宣传报道面临着冲击与挑战,其中既有社会大环境影响,更有宣传主体自身的原因。注重科学的流程保障典型选拔的质量,维护先进典型的严肃性与可信性,关注受众群体的心理感受与需求,加强不同媒体间的通力合作,是增强先进典型宣传报道效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建国70周年之际,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它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目标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特质决定了其对现实世界分析的深刻底蕴,即历史的客观性与规律的概括性。对"一国两制"道路的认识与评价,必须从国情与时代的演进中来探寻发展的逻辑。"一国两制"的科学性体现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适应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当代论域。  相似文献   
20.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雏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