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法律   23篇
综合类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辩护律师应提前参加刑事诉讼和扩大诉讼权利程荣斌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10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后,才允许被告人聘请辩护律师参加刑事诉讼。实践证明,由于辩护律师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太晚、太短。直接影响了辩护律师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难以有效地通过辩...  相似文献   
22.
程序自治不仅是一种刑事诉讼程序的指导性理念,也是一种制度安排,以构建程序的自治性为核心,需要有一套成体系的制度加以配合.中国刑事诉讼虽然在总体上已具备了程序自治的雏形,但具体制度上仍有待完善,不能按照自治性的逻辑来运作,阻碍了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前行.我们需要在程序自治的理念中反思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与实践,进而从程序自身和外部体制的改革迈向程序自治.  相似文献   
2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已将修改刑事诉讼法列入近期工作计划,这是一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大事,引起了法学界、司法界的普通重视。为此,在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总干事陈光中教授协助下,本刊组织了下面的笔谈会。参加笔谈的专家学者和司法工作者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多角度地反映了他们对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见解和建议。我们相信,这些意见对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定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4.
在刑事訴訟中实行辯护制度,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完备,辯护制度已普遍貫彻,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拥护。辯护人已成为巩固革命法制的不可缺少的角色。辯护人参加訴訟的任务就是巩固社会主义法制,它从辯护方面来保証社会主义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具体說来,辯护  相似文献   
25.
刑事搜查是对公民人身自由权、财产权、住宅权和隐私权等宪法基本权利的强制干预,其理论基础是达致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与平衡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追求。现有立法关于刑事搜查的规定简单粗疏,侦查机关僭越立法权限加以合目的性解释,并在执法中效率优先兼顾程序,因此,需要对刑事搜查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26.
一、1999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从总体上看,1999年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刑事诉讼法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二是司法制度改革问题成为研究探讨的热点;三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制度的研究探讨有所前进;四是对建国50年来刑事诉讼法学创建与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成果,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展望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繁荣与昌盛。...  相似文献   
27.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21日至23日,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首届年会在兰州召开,与会代表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刑事诉讼法修改"主题,就刑事诉讼法总论、刑事诉讼程序、刑事诉讼证据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有的年会论文观点新颖、见地颇深,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化,以及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大有裨益。在此,本刊特选登三篇年会论文,并刊发本刊记者的综述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8.
审级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级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期实行的两审终审制存在着许多其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端。从消除这些弊端、平衡公平与效率、增强法院裁判信服度等角度考虑,应当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国的立法和实践经验,区分不同案件,分别实行两审终审和三审终审的二元化审级制度,并科学地解决上下级法院关系、上诉审的审查范围、审理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9.
从保障人权的高度规定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荣斌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从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和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利、民主和其他权利相结合考虑,...  相似文献   
3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多次指示我们,对十年内乱遗留下来的治安秩序不好,刑事犯罪突出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几年来,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为综合治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实践证明,解决社会治安问题,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正确方针。对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是积极治安的方针。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综合性反映。造成社会治安情况不好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争取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必须运用社会力量实行全面治理。综合治理包括很多内容,有专政的,法律的,行政的,文化的,教育的各种手段。概括起来是两种手段,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