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发展与伦理道德是密不可分的,科学的发展观有着特定的伦理视域:科学的发展观不能忽视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不能脱离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环境,不能超越自身的文化背景,不能回避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倡导科学的发展观时,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维度、主客统一的维度、公平正义的维度和真、善、美统一的维度。  相似文献   
22.
“反公共地悲剧”与区域生态文明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祥 《人民论坛》2012,(20):58-59
"反公共地悲剧"是由于多个权利人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同一资源或相互设置使用障碍,导致资源闲置、利用不足或浪费的现象。区域生态资源利用要避免"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避免区域生态资源潜在收益的损失,而建立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实现机制是破解"反公共地悲剧",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重要理路。  相似文献   
23.
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成为生态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区。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和生态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区域生态环境不协调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对实现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4.
赵宜凯  肖祥 《传承》2014,(11):56-57
培育理工科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教育观念更新、课程体系构建、主体自主学习是培育理工科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的必行之径。  相似文献   
25.
作为人的本性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也有真和假之分.时需要的不同理解会产生占有与拥有两种行为方式.能够促进主体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是人的真正需要,真需要以价值合理化为尺度,其目标指向人的意义生存.  相似文献   
26.
底线伦理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基础;价值理想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导向,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底线伦理和价值理想的双重维度考虑。本文从底线伦理和价值理想的双重维度审视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市场经济发展、传统伦理价值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强化底线伦理和价值理想的认知教育、榜样示范以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以及建立使大学生从践行底线伦理向树立价值理想转化的保障机制等措施使大学生"遵守底线伦理","树立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27.
吕慧  肖祥 《学习与实践》2008,(9):106-109
能否从“是”中推出“应该”的休谟难题一直备受争议,从价值认识论的角度对其分析,将“是”和“应该”各自作“科学认识”和“价值认识”的二分,我们发现:从价值事实的“是”中,推不出科学规律的“应该”来,或从价值的“应该”中,推不出科学的“是”来。而科学发展观是价值需求与科学规律的统一。任何以价值需求凌驾于科学规律之上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在现实生活中极易造成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  相似文献   
28.
赖远妮  肖祥 《传承》2008,(20):34-35
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的真正的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人的现代性构建了和谐社会的主体,营造了和谐社会自由、平等的发展氛围;优化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方式;激发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背景下促进人的现代性应当注意树立公民意识,激发主体性,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29.
生态素养是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而形成的一种生态文化和生态美德修养或品质,其文化核心要素有生态道德认知、生态文化知识储备、生态公共理性修养。当前公众生态素养缺失主要表现为公民环保意识低下、生态知识匮乏、生态行为偏差,其原因主要是生态教育责任缺失、生态行为的法规约束乏力、社会生态价值导向尚未定型、社会生态文化淡薄。提升民众生态素养必须加强生态文化教育以塑造公民生态文化价值观;加强生态制度机制建设以强化生态素养的他律约束;加强生态行为实践以促进生态素养的形成与优化;加强社会生态文化建设以营造生态素养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0.
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提供了科学前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以及创新观要求必须立足实践,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