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9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1.
试论邓小平制度思想及其历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邓小平制度思想及其历史定位□萧斌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及其制度变化,是古往今来的宏题主旨。由于地域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现实选择亦有所不同。而一切有关社会制度研究的辛勤劳作,不但在学理上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与文化积淀作用,而且在实践上对安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突出 ,“三农”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吴毅撰写的《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2 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一书 ,从 2 0世纪百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角度 ,从现代化变迁与乡村社会应对的角度 ,再一次将“三农”问题提到了人们面前。对于吴毅这部解剖川东农村百年村治变迁史的个案性著作 ,我的启示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在全方位、总体怀的现代化要求 ,国家以“权力下沉”(打破王权止于县政的传统治理格局 ,在县以下建立国家政权 )的手段 ,对分散的农村社会资源进行整合 ,虽然符合历史…  相似文献   
13.
萧斌 《理论月刊》2003,(2):21-22
2002年12月7日武汉政治学会和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召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武汉地区从事政治学研究的资深学者、有关党政机关实际部门工作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和部份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共40多人聚集一堂,就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个时代课题展开研讨,取得一批科研成果。一、政治文明的涵义及其发展形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政治文明”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有学者提出对此要细致分析、深入阐述。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14.
现在大家都在“讲政治”。我以为,只有站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立场上,并把它作为这个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来看待,才能正确地把握和深刻地感受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精神实质和撼人力量。一、初级阶段理论不是“经济发展的白皮书”,而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便由不足温饱迅速跃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堪称20世纪奇迹,世人为之仰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时下有一种说法,以为邓小平的发展观似乎只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多少忽略了其他;科学发展观是否有点纠“偏”的意思?笔者不敢苟同其说,特作以下陈述,祈求指教。发展同人类与生俱来,是社会存续的永恒主题。在…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我国领导人近年来反复告诫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把忧患意识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  相似文献   
17.
研究当代中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其意义不仅是为了给小城镇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便按照21世纪新的要求,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较为直接的目的是为解决眼前“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寻找一条比较合理、比较现实的途径。鉴于这种认识,谈论小城镇的任何一个问题,不仅要以当前“三农”的现实状况为背景;而且在评价小城镇的成就与作用时,也应该以对解决“三农”问题贡献之大小,来决定分数的高低。小城镇是“村头城尾”,既是农村连接城市的桥梁,也是城市向农村辐射的增波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对城市政治文明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认为多样性是政治文明研究继承和创新的前提。社会主义城市政治文明属于上层建筑,它不可能脱离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单独存在,同时,还需要得到社会主义文化等精神文明的指导和支持。没有城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能产生;不建设现代化城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不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来自北京、武汉地区的部分经济学家、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90多人,同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有关现职领导及部分过去曾担任过这些部门领导职务的老同志聚集一堂,在7月上旬召开的“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暨武汉对外开放战略研讨会”上,研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功能及其向实践飞跃的问题,并就武汉21世纪对外开放战略以及具体措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改革本来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有所回避的话题。现在拿某些生物的“蜕皮现象”同其相喻,似乎有点不恭,缺乏严肃性。但是,蜕皮不是坏事,而是从量的普遍积累到部分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新陈代谢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依此而论,20年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的确是一个“蜕皮”过程,至少有过两次。政治体制一般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方式。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