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罪过责任之思考——兼评严格责任之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罪过责任是既考察行为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又考察行为人主观心态的一种责任。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历经争鸣方作出艰难的选择 ,在犯罪成立三元模式中将故意与过失同时作为构成要件要素。这种选择是以自由意志论作为哲学基础 ,然而自由意志应是相对的。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刑事立法状况表明罪过责任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责任中严格责任应如何理解呢 ?笔者对此作出了评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2.
我国刑事错案中侦查权行使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侦查权在刑事诉讼模式转化下的滞后性、侦查权与公安机关治安管理权的混淆定位以及侦查权与犯罪嫌疑人权利“对立化”等问题。相比于国外侦查权设置,我国具有侦查主体唯一性、侦查中立要求性以及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分别独立行使侦查权等特征,结合我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将我国刑事司法职权之间的关系进行“菱形”定位,对“下三角”中的侦查权以多元化主体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53.
董邦俊 《河北法学》2004,22(4):67-69
贪污罪的概念是关系到贪污罪的认定的重大问题。然而刑法界对贪污罪的概念的表述各不相同,对贪污罪概念的重构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实践,通过比较研究,对贪污罪作出了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54.
董邦俊 《河北法学》2006,24(10):93-97
现行的贪污罪立法为惩治贪污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与司法实践的发展变化,有必要对贪污罪的立法加以审视.结合2003年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贪污罪的体系定位与罪状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5.
在当前司法现实中存在的刑事强制措施滥用等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实践和理论原因,根据我国国情,应采取调整与完善刑事诉讼结构与法律的措施,包括制度、法律上的调整与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以及律师帮助权的落实与加强等。  相似文献   
56.
我国职务犯罪司法预防的主要问题在于:罪刑平等原则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以罚代刑”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没有严格执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注重功利目的实现而忽视执法的严肃性;审判的及时性、公开性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司法业务指导工作仍需加强。为有效地惩治职务犯罪,应坚决贯彻罪刑平等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正确执行惩处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加强司法解释、司法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7.
董邦俊 《现代法学》2015,(1):118-129
刑法解释的立场指导着刑法解释的方向,是刑法解释的最基本问题。客观主义解释主张从"法的本意"来解释刑法,而主观主义立场主张从"立法者原意"来解释刑法。因此"法的本意"的来源、存在基础以及其解释效果是应当为各界所关注的。从认知规律看,立法者的立法过程和解释者的解释过程都离不开理性的认识,在质疑"立法者原意"理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解释者对于"法的本意"探讨的理性。从表意学角度出发,解读立法者的原意、立法者的表意和法律文本的文义之间的关系,立法者的原意是三者中核心和本质的部分,是表达的出发点和依据。在刑法解释过程中,解释对象和解释者之间的融合是解释的一种必然现象,但这绝不是解释的一种应然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才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制约。在摒弃"立法者原意"的情况下,客观主义解释的立场是主观化的,而主观主义解释的立场是客观化的。所以,在刑法解释中应该遵循主观主义解释立场。  相似文献   
58.
刑法时间效力是确定刑法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应否溯及既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这决定了它与犯罪成立与否以及责任的轻重密不可分.刑法时间效力是刑法适用的时间限度要求,其机能发挥对刑法的合理运行具有深远影响.刑法时间效力决定了刑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的问题.刑法时间效力的规定随着法治和人权的发展而不断走向合理化、科学化,它对当代刑法价值的实现以及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违法性的认定提供了认定的依据;有利于刑事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59.
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保障机能是近代刑法的生命所在。随着人类进入风险社会,社会对刑法的安全需求日益强烈。从而造成刑法危害原则、罪责原则的时代演进。然而,这种演进历程却隐伏着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丧失危机,安全刑法与敌人刑法思想的倡导更加剧了这种危机。因此,我们主张一种可责性与需罚性并和论的归责思路,以求更好地维护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60.
我国的主流思想历来坚信人性本善,然而在职务犯罪中,对人性的过于信任,难免会让人陷入道德理想主义的泥潭,这不利于职务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将性恶论的思想引入职务犯罪体系,一方面,可以促使监督者以看待犯罪嫌疑人的姿态来审视权力者,这有利于监督者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公职人员也会以权力的危险性来认识权力,这有利于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提高警惕,时刻自我监督和自我内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