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181篇
中国共产党   451篇
中国政治   220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与德治的关联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与德治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既需要法治的“硬”约束,更离不开德治的“软”调节。只有把二者的各自优势相结合,才能建立一个既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又具“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92.
论财产犯罪未遂的定罪处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刑法》总则的未遂规定和分则的数额规定,对以数额较大财物为对象的未遂不以犯罪论,对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对象的未遂应当以犯罪论。对其处罚可以比照同等数额情况下的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与财产犯罪未遂相关的既遂与未遂并存的定罪处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既遂吸收未遂或者重刑吸收轻刑的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993.
以股抵债需要法律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以股抵债施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分析了以股抵债法律规制的必要性,阐述了以股抵债法律规制的内容及其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994.
今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第四次修正(下简称宪法新修正案)。为了加强对修正后的宪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促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普法办公室,广东省法学会、南方日报社和广州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  相似文献   
995.
薛新国 《学习论坛》2006,(11):60-62
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理论是各国社会党制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理论是在社会民主主义国家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96.
农二师农科所发挥科技优势,积极介入农牧团场职工自营经济建设,为农牧团场职工致富增收锦上添花。为进一步加大民心工程建设力度,加快职工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农二师党委在2005年全师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后自营经济发展实现三个突破的新思路:一是抓  相似文献   
997.
西方人尽量把骗人的伎俩浓缩到愚人节一天,既过足了撒谎的瘾,又免受道德谴责和法律追究。中国人过西方的愚人节则是一个很失败的创意。  相似文献   
998.
薛昆明 《中国减灾》2007,(10):15-15
8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救灾工作做了专题研究。这让我们有几个没想到:一是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救灾  相似文献   
999.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胡锦涛同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赋予人才观以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首次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大胆革新,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胡锦涛同志在人才问题上的重要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贿赂犯罪慎改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贿赂犯罪刑法规范应当慎重。不宜将贿赂犯罪的对象要件修改为“财产性利益”。应当充分运用刑法解释方法,从现行刑法分则的“财物”概念中发掘动态内容。有必要在保留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基础上,通过刑法解释发挥其规范性功能,化解相关适用性障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设置具有合理性,应在捋清刑法条文关系与全面理解相关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明确不正当利益的内涵,而非直接取消或者修改现有规定。必须在用足现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惩治腐败的现实需要增设影响力交易罪,避免贿赂犯罪刑法条文交错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