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罚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海波 《山东审判》2005,21(3):72-74
在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完善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本罪法定刑是否合理则成了争论的焦点。对此问题,大致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否定说认为,鉴于当前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只有提高本罪的法定刑才可以更为有力地打击腐败分子。①肯定说认为,本罪是从有罪推定原则出发,实质是“疑罪从有”,本身就表明了国家对于惩治腐败犯罪的严厉态度,法定最高刑五年是适当的。②笔者认为,本罪在司法实践中的种种困境,并不是仅靠片面提高法定刑所能解决的,必须以法定刑重新配置为核心,严密刑罚网。一、现行刑法典关于巨…  相似文献   
12.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中央倡导所有党员都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全党的楷模,也是我们做"四讲四有"党员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3.
许海波 《现代领导》2004,(10):36-36
政绩,简言之,就是从政的业绩。它是党政干部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论单位犯罪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单位犯罪既处罚单位本身同时又处罚单位内部的有关自然人。在单位犯罪中,单位内部的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是实现刑罚目的、预防单位犯罪的需要,这一需要是单位内部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单位内部自然人作为单位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单位犯罪行为所具有的自然人属性,分别为单位内部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提供了法律上和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审前羁押具有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剥夺性和例外性.对审前羁押进行司法审查是控权原则、程序公正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等法治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其实质目的在于保护每一个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免遭不当侵害.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海安县是全国最大的禽养基地,每年向市场提供4000万羽鸡,上亿公斤鸡蛋.各地大型饲料厂家看好海安县饲料市场,到1995年已有18家大型企业集团(公司),43个名优产品在海安市场角逐;再加上海安县民营集团异军突起,饲料经营和生  相似文献   
17.
谈新刑法对正当防卫限度的放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是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问题,它是区别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突破性的立法改革,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根据防卫范围和对防卫限度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一般正当防卫要受必要限度和合理限度的制约,防卫行为超过了当防卫允许的合理限度,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特殊正当防卫采取有限制的无限防卫原则,不存在防卫过当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初炳东许海波邢书恒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是刑法中十分重要也是难以把握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我国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以犯罪构成的个数为标准,即行为人的行为具备一个犯罪构成的为一罪,具备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但是,如果刑法条文明文...  相似文献   
19.
<正>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比尔·盖茨1995年所著的图书《未来之路》中。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Auto-ID实验室创造性地提出了被称做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许海波 《学理论》2013,(14):76-77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提出是和社会经济、教育、用人制度等社会变革紧密相关联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就业恐惧、畏难自卑、攀比嫉妒、盲从和宿命等心理。大学生顺利就业必须摆正就业观,树立正确就业认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人际交往和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