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多元文化普遍交往的共同体,使得处在全球普遍交往体系中的中国文化面临极大的挑战.但是,挑战即机遇,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样面临因挑战而带来的难得机遇,面临一次进步意义上的新的文化转型和重构.在当代中国,应当确立什么样的文化理念,便成为我们回应改革开放对文化带来的巨大挑战所必须思考的聚焦点.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时代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执政党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执政的重大考验.所有这些,都提出和引发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这些新问题既提出了理论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构成了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对时代呼唤积极回应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的重要性,就在于明确指出和阐明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和发挥什么样的先进性以及如何保持和发挥这样的先进性问题.因此,先进性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有待于进行系统阐发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考察了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历史意义,对全球化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在马克思看来,全球化是建立在生产力、分工和交往基础上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全球交往相关性、社会整体相关性等特点;全球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共产主义的,它的根本旨义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些思想观点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曾经不仅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革命激情,也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催生出了无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社会主义理想走进现实的土壤,并不必然结出华美的果实.相反,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为什么迄今为止,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是现代化的"优等生",在全球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中国一直蹒跚其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是一种活生生的、宏大的历史运动,是一项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实验工程,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所指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层意蕴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虚拟生存作为当代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从人类现实生存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它的出现,既有发生学意义上的生成性前提,也有着赖以产生的技术支持,还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基础,正是这三个方面构成决定虚拟生存作为人类当代一种新的生存形式“是否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技术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与感性实践活动有关的问题.它不仅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中介和手段.而且也负荷了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技术所体现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表征着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这表明,技术对于人具有生存论的意义.用这种观点反现当代技术发展中出现的生存危机,不难看出,当代人所面临的技术化生存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技术作为人的精神层面上的存在被遮蔽所造成的,也是自然主义技术化生存的后果.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从对自然主义的技术化批判入手,更要从人的生存自身的分析入手,要在技术进步与技术世界的建构过程中,寻求人的自由、幸福、尊严与发展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对时代精神的准确定位和把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凸显了自身的独特价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上的创新,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积极应对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和化解潜在的文化风险,抗拒外来文化冲击,以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不被威胁的一种文化状态。文化安全不仅是物质的、制度的,而且还是心理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不断地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遍及全球的传播媒介将其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国,不仅侵蚀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民族文化与信仰发生动摇。因此,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文化的三种形态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的存在状况是考察和谐的根本出发点。人的存在从活动的范围和层次上可以分为个体存在、群体存在和类存在。这三种存在分别从各自的内涵意蕴和追求出发,对和谐提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要求,形成个体文化和谐、群体文化和谐和类文化和谐三种形态,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哲学创新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话语,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实现其真正走向创新的重要前提。这既需要我们回到文本,寻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确认,也需要保持学科上的高度宽容以及方法论上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