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文化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无疑带来了文化意义上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虽然从表面上具有文化趋同的趋势,但是,它并不能由此带来文化上的同质化或西方化。相反,文化全球化恰恰是建立在文化多样性这一前提基础之上的。这表明,文化全球化内蕴着由多样文化共生并存而引发的矛盾冲突,而从文化冲突走向文化整合则构成了文化全球化的逻辑旨归。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在分析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时候,不仅区分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且也划分出"公共的"和"私人的"两种领域。在他看来,国家活动属于公共领域,在该领域中,国家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实现对私人领域人的自由活动的有效协调和正常秩序的维持。在国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中,政治法律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不过,说政治法律制度是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这仅仅是从最表面和最直接的意义上说的,事实却是,国家通常表现为建立在政治法律基础之上的一系列的公共制度。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制度具有公共性的本质,它不仅具有公共性的价值,而且也要求按照制度的这种公共性要求来进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3.
30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的那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命题,并为人们所周知.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对这一哲学命题的理解中,被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论论证所笼罩,形成了"实践标准"论证上的价值论缺失,以至于影响了人们对实践标准的系统而完整地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4.
风险社会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围绕着风险社会这一主题,从多角度、多方面给予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面对风险社会这一研究热点,哲学对该话题的关注和研究显得相当薄弱。要改变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哲学工作者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并取得积极成果,这不仅是时代给哲学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课题,而且也是我们在当前创新哲学和建构哲学新形态的一个崭新视域。这里刊发一组关于"风险社会的人学研究"的专题文章,在这几篇文章中,都贯穿了一种对风险社会研究的人学方法论,并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社会做了人学的探讨。欢迎有更多的哲学工作者参与到对风险社会哲学和人学研究的话题中来。  相似文献   
45.
贾英健 《党史博采》2005,(5):159-160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时代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执政党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执政的重大考验.所有这些,都提出和引发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这些新问题既提出了理论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构成了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对时代呼唤积极回应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的重要性,就在于明确指出和阐明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和发挥什么样的先进性以及如何保持和发挥这样的先进性问题.因此,先进性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有待于进行系统阐发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46.
价值自信通常被理解为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或认同,是一种战无不胜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灵魂支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愿望,它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生命以及对世界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对人的发展精神领域的深刻反思,诠释了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表达了自己追求梦想的价值自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7.
从人的角度来看,全球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全球化发展。人的存在方式的变化同时会带来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出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从单一主体认同到多样主体认同;从身份认同到契约认同;从群体主体认同到类主体认同等。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出现的上述变化必然会与原有的认同出现冲突,并进而引发人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危机。但民族国家认同的危机只是人的认同变化中的一个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种认同上的变化必然孕育着新的民族国家认同的重建。重建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需要我们在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和特殊主义的普遍化的统一中来把握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恩格斯在自己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中,要求人们在科学的世界观层面上对待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功能,同时还要求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不断发展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9.
科学的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人学向度 ,其中现实的人是邓小平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 ;人民本位是邓小平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意蕴 ;人的塑造是邓小平科学发展观的主体诉求 ;人的自由与解放是邓小平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50.
全球化与人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英健 《理论学刊》2002,1(5):53-56
全球化就其一般本质而言 ,它蕴意着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存在方式变化的内在根据。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存在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首先是为追求和满足自身交往行为的社会化而存在 ;人依靠在交往实践中的不断创新而存在 ;人把追求共同利益作为价值取向而存在 ;人在由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