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法律   54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议先秦社会的史官与法律——从刑字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耕  孙倩 《思想战线》2008,34(3):92-99
着眼于"井"字论刑,可看出刑字之典范、秩序之内涵,当然刑罚之意亦不可抹煞.在先秦社会特定语境下,刑字追求的是国家公权力保障下的依典范对社会的有序化治理,其可以囊括各种规范化及非规范化的法律表现形式.对于这些刑的掌管者史官来说,赋予刑理性与正义,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实现中道,是其职责所在,而对于讼辞的磨砺则是其司法实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2.
1997—2007年间中国法学界尤其是民法学界的关注焦点主要在中国民法典的编纂问题上。这十年间民法学术史完全可以说是民法典的学术史,因此,民法典编纂便构成了描述这十年间民法学术史的关键。为了全面展现中国民法典编纂十年来的学术史,比较恰当的是利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民法学年会为例并辅之期刊论文,进而来展现以年代为主线的民法典编纂的纵向学术历程。同时,以十年来中国民法典编纂论争的重大问题为中心,横向上对民法典编纂的学术史进行梳理。通过这样多方位地观察、分析和研究民法典编纂的十年学术论争,我们发现民法典编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法典。  相似文献   
43.
公审,是公审大会的简称,顾名思义,即在公共场合,组织群众参加司法审判活动,揭露犯罪分子罪行,最终公开宣判,并教育广大人民遵纪守法,借以威慑社会不安定分子的一种司法活动。通常,公审大会包含公捕、公审、公判三项活动。一、中国传统的公众审判公众审判,公众行刑,在中国传统社会司法中屡见不鲜。《水浒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大牢里取出王婆,当厅听命。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四道长钉,三条绑索,东平府尹判了一个‘剐’字,拥出长街。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犯由前引,混棍后催,两把尖刀举,一朵纸花摇,带去  相似文献   
44.
西安药家鑫一案可称得上是2011年度中国司法界最为轰动的案例了。药家鑫被判死刑,可以说是大快人心。但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的是,在药案的一审过程中,法庭发放“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以下简称“意见表”)一举带给法律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45.
中华法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的司法制度、理念及经验可为我们今天的司法改革及制度创新提供丰富的借鉴。其中,录囚制度因体现了慎刑思想,起到平反冤案的作用,成为古代较具特色的司法制度。我国现行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与录囚制度存在一些相似之  相似文献   
46.
汉初,礼、法是两张皮,不过是主观上视礼为法,真正将这两张皮合二为一的是西汉中后期在司法领域的春秋决狱。而儒道之说融入法律,仅仅是个别,但也毕竟开始结合了。自武帝以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的阴阳五行学说成为官方哲学,它笼罩统治汉代数百年,弥漫在几乎全部意识形态领域。儒学最初对法制的影响,正是以这样一个道、法、阴阳兼收并蓄的花脸形象呈现在礼、律混杂的汉代法制之中的。公元前69年,汉宣帝受儒学影响,颁有“首匿”诏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罪行),犹蒙(冒)死而存(隐匿保护)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  相似文献   
47.
《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下面这样千百年来被后世人谈论最多的案例。此案关系到古代传统法律中最重要的刑法适用原则——自首的认定。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宋神宗下诏说:“谋杀已伤,司法官经审问将要纠举时,罪犯自首,依照谋杀罪减刑二等论处。”早先,登州报奏有一个叫阿云的女子,在母亡服丧期间许聘给姓韦的男子,她嫌恶此人丑陋,谋杀而没有杀死。在审问过程中,决定将要检举她的时候,她供认了犯罪事实。审刑院、大理寺判定为死罪,用违律为婚的理由奏报皇帝裁决,皇帝赦免了她的死罪。登州知州许遵上奏,引用《宋刑统》律文中关于“有所因犯杀…  相似文献   
48.
宋代《名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取赎》卷九记载了下面这个案件:孙知县去年十二月间就一起民事案件做出判词,判令阿龙在务开,即官府开始审理有关田宅、婚姻、债负、地租等民事案件的时候,可以收赎曾经典卖给赵端的田地。那么,赵端就自然应该遵照县法司的判令,及时退赎,但现在他却以要施工耕种作为推辞。在本官看来,豪强处心积虑想要图谋平民百姓的田业时,都是这样使用计谋的。当务开的时候,就拖延时日,百般推托,有的说是当时签订的契书找不到了,有的说是能做主的家长出门还没有回来。等到民户告到官府,又使用各种方法和借口拖延时间,不到官…  相似文献   
49.
旧中国的民法体系随着《六法全书》的废除而在中国大陆被废除,其结果之一就是我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没有一个完整的民事法律体系,而只有极个别的、零散的民事法律法规存在。改革开放前,过快地向社会主义性质转变,使商品经济形态中正常的民事关系,在认识上被否定、批判,在现实中被限制、扭曲,民法典的制定失去了经济基础的支撑。改革开放后,制定民法典的历史任务再次被提出,但怎样制定民法典以及制定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却是明的、暗的各方利益的博弈,总结、研究这种利益博弈的过程,即深刻认识怎样通过制定民法典来构建起和谐社会中各种利益的公正、平和、有序的表达机制,可能比制定出一部民法典本身更有益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0.
赵晓耕  刘涛 《法学家》2006,(3):39-47
检察监督职能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的职能.中国的检察监督职能随着中国检察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体而言,1956年以前,中国检察监督职能初步确立;1956年到1968年中国检察监督职能不断的弱化,最终被取消;1978年以后,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中国检察监督职能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