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6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无论在规模、措施、政策法律界限的掌握以及效果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以往经常性的治理工作不尽相同的特点。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从整体上看,此次专项治理工作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在定位上,治理商业贿赂既是维护市…  相似文献   
12.
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目前案发较多的金融犯罪之一。犯罪分子通过高额利息、高额回扣等方式非法向社会吸存资金,或者以投资、入股、资金互助等方式变相吸存资金,不仅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消解了国家通过信贷收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由于犯罪分子对所吸存的公众资金管理混乱、乱支滥用,或者进行高风险投资,使公众资金蒙受巨大的市场风险,有的甚至遭受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危及公众财产安全,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化解金融风险,整顿金融…  相似文献   
13.
滥用职权罪主观罪过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滥用职权罪是刑法增设的新罪名.关于该罪的主观罪过,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不同观点.这些不同观点,对于司法实践而言,不但极易造成执法上的混乱,有损法制统一,而且还会导致冤假错案,破坏司法公正.因此,正确认识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对于合理界定滥用职权罪的范围,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边沁的功利主义刑罚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沁的功利主义刑法思想在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功利主义刑罚观,对近现代刑罚思潮影响极大。本文从剖析边沁功利主义刑罚观的哲学基础入手,探讨边沁关于刑罚权的根据,刑罚的目的,刑罚的适用以及死刑存废等刑罚理论的思想,从而为我国刑法改革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德、日刑法定罪模式与刑法机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锦温  杨林 《现代法学》2003,25(6):99-103
定罪机制是刑法与社会联为一体的中介 ,是刑法机能实现的重要途径。德、日刑法定罪模式是一种构成要件论的定罪模式 ,只有顺次通过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三重判断的行为才能认定为犯罪行为 ,保障了被告人及其他人的自由 ;同时 ,在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的判断过程中 ,通过有意识地放弃刑法干预特定领域内的行为的方式 ,保护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是德、日刑法定罪模式促进刑法机能实现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结合犯这一概念源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立法、刑法理论中,我国将其作为理论上的研究,不仅起步晚且缺乏深入的探讨,加之现今立法中并无规定结合犯这一犯罪形态,从而引起人们对结合犯存废之争论。下面拟就结合犯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我国刑法理论对结合犯的认识对于结合犯的定义,我国刑法教科书及刑法专著中基本上都有表述,但在认定结合犯的性质、特征及处断原则上却不统一,现择几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自2006年1月1日起,对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问题提出上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在2006年下半年对所有死刑第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这是全面落实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改革和完善死刑案件审判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切实落实《通知》要求是当前各高级法院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略作探讨,以期裨益于…  相似文献   
18.
侵占罪犯罪对象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指侵占行为直接指向的行为人业已持有的他人财物。根据《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的对象包括两类:一是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行为人持有的他人遗忘物或者埋藏物。由于行为人在  相似文献   
19.
逄锦温 《中国审判》2009,(12):74-77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简称Ⅸ刑法修正案(七)》),其中第三条对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作了重大修改。2009年10月16日,“两高”《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公布并实施,将本条罪名由原来的偷税罪修改为逃税罪。准确把握并正确理解立法关于逃税罪的修改与完善,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