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综合类   2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三项教育”是对人民警察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教育,从其教育的内容上、必要性上和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上看,“三项教育”具有极强的法律性。“三项教育”要求人民警察做到的,也是法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紧急避险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不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期待可能性是大陆法系中的重要刑法理论。二者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但也有相当的差异 :二者基于不同的理念 ,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不同。紧急避险是我国刑法中的非禁止性条款 ,是刑法允许、保护的行为 ,所以法定合法是其核心 ;而期待可能性理论则适用情形更为广泛 ,它以人性为切入点 ,体现刑法的人文关怀 ,二者不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23.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方面应当包括三要素:必须是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它严重后果、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对生产、作业应做广义理解,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包括第三产业。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与结果之间还应当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行为人对事故后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2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以民生为核心的警务建设,是各级公安机关的现实任务和崭新使命,为此山西省公安厅党委在全省公安机关实施“民生警务”,开展“双联双建”活动.执法规范是民生警务的基本要求,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双联双建”的当然之内容.同时,“双联双建”又对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对每一位民警的爱护和尊重,要完善、健全执法规范制度;基于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责任和尊重,公安机关要进一步改善执法理念,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25.
人民警察正当防卫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的正当防卫。《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以下简称《具体规定》)和《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以人民警察的基本法和专门规定确定了人民警察正当防卫的特定内涵,形成了  相似文献   
26.
人民警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公共财产,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大责任。所以,国家赋予了人民警察不同于其他国家公务员的特殊的权力。《人民警察法》的颁布实施,使人民警察的一切活动置于法律规范之  相似文献   
27.
警察院校学生的品德中,应有“法”的元素,因为警察职业与法有着天然联系。警察院校学生品德中“忠诚、纪律、正义、廉洁、文明”中具有法的内涵。在法学教学中应不断地渗透,把学生的法制心理塑造作为法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执法理念。警察院校的法学教师,不仅要担当起传授法学知识的责任,也应当承担起塑造学生良好的警察职业品德心理的责任。  相似文献   
28.
论刑法中的组织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一词在刑法分则的多个条文中出现,但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影响该罪的构成要件.本文从组织的含义、在刑法中的共性和特性加以阐述,认为组织有领导、指挥、策划、招募、安排、控制等多层含义;组织行为是多人参与的、有目的的、积极的犯罪行为;但在具体的犯罪中刑法对组织行为的参与人的要求不同、定性不同.  相似文献   
29.
警察法学是以警察法为对象,研究其法律规范、体系、作用以及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而警察法则是所有调整国家警察机关在行使警察权力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应当确立警察权在警察法学基础理论中的独立地位,同时构建警察权的理论体系,包括其权力的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和法律结构。内部结构是警察权的构成要素:法律要素、主体要素和职责要素;外部结构是权力的种属结构,即权力可分为:总权力、类权力、权力项;法律结构分为三层:即《人民警察法》、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30.
试论我国刑法中的暴力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作为犯罪手段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出现在许多条文中。暴力对于这些条文规定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此罪还是彼罪以及量刑轻重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暴力在刑法中具有什么样的内涵,目前还没有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学者们虽然作出一些学理解释,但内容不一样,甚至同一学者对刑法不同条文中的“暴力”又作不同的解释,随意性较大。“暴力”作为刑法中的法定用语应当有其规范的含义,这样不仅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而且有利于司法工作人员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一、暴力的界定暴力,从字面上讲,暴是凶恶、残酷;此处之力是肌肉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