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不破哲三的新著《马克思仍然活着,而且活得很健康》于2009年5月中旬由东京平凡社出版,在日本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赤旗报》周日版主编松宫俊树于2009年6月就读者关心的几个重要问题与作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网络反腐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反腐内涵的界定、网络反腐的特点和优势、网络反腐面临的问题、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败的实现途径等四个方面问题上。对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梳理,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网络反腐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因此,政府应尽快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4.
在自上而下的"大部制"改革过程中,"监督"一直是"行政三分"探索的一个重点与难点"。行政监督"直接关乎"大部制"改革的成败。当前的具体国情和一些实施"大部制"改革的地方特色模式,把"行政监督"作为单独的一个模块置于大部制改革的环境下,监督权的设计和配置大都局限于行政内部,缺乏独立性,监督权的实质意义甚微。在落实三分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当前我国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现增长的趋势,这给经济建设、政治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都造成了消极影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转型期我国的特定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和公民素质及政治心理等主观因素双向作用的产物。治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需要以“民本”发展观为指导,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直接诱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社会经济问题,疏通、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56.
持续30多年的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普遍陷入"民主困境",这源于民主发展道路选择的失误,具体而言,就是源于先天不足的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对民主的错误认知及民主化方式不当。要避免"民主困境",中国的民主发展路径应明确以下选择:在民主生成方式上走"内生型民主"演化的路子;在民主化的顺序上选择"正向民主"的常规顺序;在民主与发展的取舍上,建设两者兼容的"发展型民主;"在民主的存在形态上,实现"稳定型民主"。  相似文献   
57.
作为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无法超越的优越性,它有助于人们及时表达政治见解,释放情感情绪;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调整政策,化解矛盾,从而实现政府与公民的有效沟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对我国的民主机制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才能趋利避害,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8.
官员被问责后转瞬间复出,问责制滑向形式主义,变成"政治秀",这是目前我国责任政府建设遭遇到的一个尖锐问题。这种困境的出现与缺少规范化、程序化的问责复出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等有关;与传统的吏治文化有关。完善问责复出机制需要革除"官本位"文化,严格官员复出程序,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59.
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需求及其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自身力量的壮大,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日益增强。当前,他们的政治需求主要有六大趋向,呈现四大特点。对待他们的政治需求应当"以满足为导向,辅之以必要的规范",即通过积极推进政治体制及各方面配套体制的改革,疏通政治参与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合理需求,同时规范其不理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60.
可持续发展:崭新的社会文明观(一)从发展现的演变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的最新认识;五十、六十年代是"经济中心型"的发展观,它把发展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文明的唯一标准,它带来的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70年代是"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