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1.
从 2 0 0 1年起 ,我们围绕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效果等方面广泛收集了各方意见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查。其中党政部门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查是其中之一。本文对这一调查的结果作描述、分析与思考。1 998年 ,我们在广东省内曾做过这方面的调查① 。事隔几年后 ,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以及对新旧信息作比较 ,我们于 2 0 0 3年上半年再做这方面的调查 ,调查方法与前次类似 ,也是主要用问卷法 ,通过邮寄问卷进行。调查范围地域范围也在广东省内 ,但在调查的具体地区与具体单位作了些改变。这次我们在广东…  相似文献   
62.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中国的改革过程 ,实质上是中央政府推动制度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宪法秩序稳定以及权力结构与意识形态环境的变化 ,作为中央政府与地方、个人及团体之间联系中介的地方政府 ,制度创新主体地位的确定和提高 ,推动了新制度被构造和旧制度被替代的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63.
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破解当前公共服务供给困境,构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政治制度、社会需求和资源支撑等视角出发,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驱动机制的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下公共服务创新类项目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晋升激励是引致地方政府创新成功的充分条件,领导支持是驱动地方政府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在创新的代表性路径中,公民参与和媒体报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改革本身的难度对创新工作的影响有限;行政主导型、需求诱发型和多方互动型的创新模式是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时选择的主要路径模式。未来中央应更注重从制度层面激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热情,降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政府进入门槛,同时应注重激发公共服务创新要素组合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64.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深化公共就业政策改革是推动我国公共就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在注意力配置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文本分析和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就业政策的变革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越来越重视公共就业问题;公共就业政策变革中经历了双轨制就业政策、市场化就业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优先战略政策阶段,不同阶段政策措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经济发展形势、劳动力供给状况和党的执政理念是驱动公共就业政策变革的关键因素。未来中央政府应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公共就业政策创新空间,各级政府在政策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党的执政理念、注重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开发。  相似文献   
6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政协基于其特殊的"准权力机关"属性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看,政协作为权力中心的外围机构,紧密围绕着以中国共产党为元治理主体的权力中心,但又凭借其双重属性,承担着沟通不同次级治理子系统的功能;从实践上看,政协通过政协提案、协商会议等运作载体,发挥着联结不同次级治理系统、维护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稳定的功能。进一步发挥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需要完善政协在法律地位、界别设置和委员代表性等方面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6.
从各级党政部门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是新时期扶贫的重要内容。论文以G省H村为案例展开个案研究,从互动治理的视角关注第一书记与村庄各主体的互动策略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第一书记与以村干部为代表的村治力量的良好互动是驻村扶贫的重要前提。(2)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互动过程中,在不同的权威类型下会产生不同的互动结果,而决定第一书记权威运用和村干部策略选择的因素是"时间压力"和"利害关系";在第一书记、村干部达成一致后与贫困户的互动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充分程度是决定贫困户有无参与意愿的前因,而贫困户自身的参与意愿则会导致不同的互动结果。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揭示了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微观执行过程与现实制约。  相似文献   
67.
“体验式阅读”中, 如何向外国优秀翻译作品学习的问题,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极具 时代感和普遍性的问题。“好即本文”的原则, 既是对译者才华和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 也因而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8.
我国城市的传统社区是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依托的行政化社区。这种行政化的社区对推动城市基层民主的发展功不可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非行政化的社区如业主住宅小区越来越多,两种社区在发展城市基层民主的路向上截然不同:行政化社区的发展路向是自上而下的,具有经过设计的政治生态特点;非行政化社区的发展路向是自下而上的,带有自发的原生态特点。如何整合两种社区的政治生态,让原生态的城市基层民主健康生长,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描述和分析了1990年末期以来由传媒参与、促进公共政策议程的个案。在该个案中,社会意见表达得以实现,促成了公共讨论,并导致了政府对在公共讨论基础上形成之民意的政策回应。对这一进程的发生及促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表明: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的互动过程有三个重要关节点:民意表达、公共讨论、政府回应。在这个过程中,传媒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充当了形成公共意见的"公共领域"的角色与功能。除了探讨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的互动过程与机制之外,对本个案中表现出的遗憾与局限也做了讨论。通过本个案研究,希望为当代中国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互动问题提供一个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抗战诗歌精神风格的总体发展及历史贡献,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认为,抗战新诗在继承五四新诗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史主题和时代要求。抗战前期和中后期诗坛上精神风格的不同变化,既反映了历史的合理性,又包含着历史的不成熟性。抗战新诗至少有两点给我们以启示:一是真正的民族解放必须有赖于社会解放;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顽强生存精神不可轻侮。这后一点,对敌人是个教训,对历史则是一条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