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益肾清热通淋法对肾虚湿热型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肾虚湿热型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敏感抗生素规范治疗,2周后改为口服低剂量抗生素再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敏感抗生素规范治疗2周后停用,同时给予益肾清热通淋汤口服。两组总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检测尿细菌学、尿常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尿路感染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6个月内尿路感染复发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前后CD4+、CD4+/CD8+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益肾清热通淋法能有效改善肾虚湿热型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前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年目标正处在关键时刻。实施国企改革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重大课题 ,也使广大国企职工面临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女职工。她们中的许多人在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中将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问题。了解各族女职工在国企改革中的处境与心态 ,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转型期并开发其潜力 ,是促进国企改革与推进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发展所不可忽略的。(一 )在企业中女职工是半边天 ,她们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殊的草原文化背景使蒙古族妇女从来就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刚健进取的心理品格 ,她们习惯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蓉黄益肾解毒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蓉黄益肾解毒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SCr、BUN、Cys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Cys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CysC、Hcy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蓉黄益肾解毒颗粒能明显改善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4.
曹恩泽出身于新安医学世家,其对新安固本培元学说、脾胃学说、活血化瘀通络法、"燥湿为本"和"化湿攻下"学说进行继承与创新,创立了"清补法""清降法""化瘀通络法"等中医辨治肾病的独特疗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105.
曹恩泽根据“瘀血阻络贯穿肾病之始终”理论,擅长应用虫类药物治疗慢性肾病,注重虫类药物的特性及其配伍特点,强调应用虫类药时应注意辨病和辨证,如应用虫类药物当“寒热并用,升降相伍”,糖尿病肾病首选水蛭,虫类药物需辨证循经用药,虫类通络法应与行气、化瘀、温阳、祛湿及平肝诸法相伍,同时指出虫类药物辨治肾病的禁忌。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基于Wnt/β- 连环蛋白(β- 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探讨清肾颗粒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清肾颗粒组、贝那普利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清肾颗粒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分别给予清肾颗粒、贝那普利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温水灌胃,疗程均为4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肾脏组织中Wnt1、β- catenin和E- 钙黏蛋白(E- cadherin)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Wnt1、β- catenin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E- cadherin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肾颗粒组和贝那普利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Wnt1、β- catenin水平明显降低(P<0.05),E- cadherin水平明显升高(P<0.05),清肾颗粒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与抑制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究参地颗粒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MsPGN)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PGN模型。将3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n=10)、模型组(n=8)、 贝那普利组 (n=9)和参地颗粒组(n=10)。常规生化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24hU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Ⅳ型胶原(collagen-Ⅳ,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MMP-9和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24hUP水平,血清FN、Col-Ⅳ水平,以及肾小球基质相对面积显著降低 (P<0.05); 参地颗粒组血清和肾组织MMP-9水平显著升高 (P<0.05), TIMP-1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MMP-9/TIMP-1比值显著升高 (P<0.05)。 给药4周和8周后,参地颗粒组24hUP均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 (P<0.05),血清和肾组织MMP-9/TIMP-1比值显著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 参地颗粒可以降低MsPGN大鼠24hUP,降低肾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体内MMP-9水平、下调TIMP-1水平及升高MMP-9/TIMP-1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病湿热证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及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63例非透析慢性肾病3~4期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并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TGF、HGF,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UN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Cr呈降低趋势(P0.05);对照组治疗后BUN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P0.05),SC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TGF、H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CTGF、H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GF和CTGF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改善非透析慢性肾病湿热证患者的机制与降低血清CTGF、H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肾性骨病湿热证患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水平及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4例非透析CKD 3~5期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结果每组失访2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iPTH)、BMP-7水平及第2—4腰椎BM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和8周末,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BUN、SCr和血清P、iPTH、ALP方面,以及在升高血清Ca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CKD病例组BMD和BMP-7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BMD和BMP-7均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BMD和BMP-7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透析CKD肾性骨病湿热证患者BMD和BMP-7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可防治非透析CKD肾性骨病,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功能及升高血清BMP-7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Ⅲ~Ⅳ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纤维连接蛋白(urinary fibronectin,UFn)水平及糖肾康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0例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加用糖肾康颗粒,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microalbuminuria/urine creatinine,MAU/U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以及CysC、UFn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降低MAU/UCr比值和CysC、UFn水平,以及升高eGFR水平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肾康颗粒可降低Ⅲ~Ⅳ期DN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CysC、UFn水平,并可减少DN患者尿蛋白排泄,维持肾小球滤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