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北部湾中越边境的防东地区走私活动屡禁不止,其特点是走私物品货杂量大,走私人员量大面广,走私手段多样化,妨害缉私行为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性,便利的地缘性,打击不力,法律缺陷等。抓好“打、防、管、建”四个环节,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强中越合作等。  相似文献   
22.
“一国两制”构想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社会制度包容于统一的国家之内,这就突破了人们熟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传统观念。这种突破性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背离。相反,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是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23.
2003年5月成立的云南省红河州机关事务管理局,五年来,一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卓有成效地认真履行机关事务工作管理、服务和保障职能,为州委、州政府和州级部门及州机关干部职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关事务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4.
为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干部成长的摇篮,今年以来,兴文县委组织部注重寻找有效载体,努力提高组工干部在运用政策、知人善任、组工业务、语言表达、总结提炼、拒腐防变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5.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没有这一点,社会主义理论将是空想的,实践将是冒险的。但遗憾的是,在一百多年的国际共运中,许多共产主义者忽视了这点,从而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一代价小到个人流血牺牲,大到亡党亡国和整个国际共运的全面受挫。 严酷的实现不得不使我们反思:为什么如此明显而至关重要的原则,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这里面有理论、实践和思想三方面的原因。 从理论上看,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使许多社会主义者未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国际共运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是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早在16  相似文献   
26.
提名环节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口",干部只有被提名,才有可能被组织上任用.2008年6月,兴文县创造性地采用"'海推'提名、'阳光'遴选"的方式公开选拔了县民政局局长等5名科级职位的领导干部,切实提升了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实现了组织认可和群众公认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7.
陈凡 《桂海论丛》2006,22(3):89-91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严重阻碍、危害、威胁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文章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民法领域与环境问题相关联的角度出发,对环境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并提出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28.
陈凡 《求实》2013,(Z1):86-88
<正>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奠基的新儒学,儒家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因素。儒家法律思想不仅对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长期引领着主流的法律思维,而且对现代的法律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法律思想已经融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之中,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法律心理。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而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则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为全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兴文县大力推行党代会常任制等“四项制度”,实现了“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闹事”一词被频频用来反映某些社会现象,诸如上访闹事、静坐闹事、游行闹事等等。处于社会治安前沿阵地,肩负保卫国家利益和安全重任的公安机关,已将对付闹事作为急需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但是,据笔者所知,法学界和执法部门对于闹事的法律问题却论及不多。“闹事”一词似乎还没有成为法律术语,以至在研究闹事的原因、对策、处置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缺乏一致的认识。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谈谈对闹事法律问题的粗浅认识,敬请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