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法律   27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清代刑事技术对州县犯罪侦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如超 《政法学刊》2008,25(3):65-69
中国清代州县司法举足轻重,然而刑事技术发展水平及法律的统一规定造就了案件犯罪侦查方式的固化:并且刑事技术承担主体的分工产生了州县官与仵作的权力冲突与博弈;加之刑事技术发掘犯罪信息的有限很大程度阐释了州县官对口供的需求。由此可以理解,清代州县官案件认知水平的偏低导致人们把事实认知的问题转化为道德评判的问题,尽管中国很早废除了神判,然而把清官神圣化的心理意识贯彻历史始终。  相似文献   
32.
中国刑事重复鉴定制度在实践运作中弊端丛生,且并未因相关法律变革而有实质性改变。在当前,刑事重复鉴定主要集中在死因鉴定、损伤程度鉴定等法医学领域,且大多发生于侦查或初查阶段的鉴定中。其持续时间长、鉴定次数多、耗财费时。适当的重复鉴定可实现当事人之诉权,有利事实查明;然而过度重复鉴定,却削弱了刑事鉴定的信誉、颠覆了程序定纷止争的功能、给当事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各种压力。面对刑事重复鉴定的诸多问题,需结合实践中的有益经验,通过变革刑事鉴定制度,重塑鉴定公信力,进而提高鉴定意见的采信度。  相似文献   
33.
物证技术乃诉讼中充满诱惑与魅力的词汇,它引起法庭审判的几多变革。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很少追根究底的探询它的本质以及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故而一定程度消解了它的科学性。本文尝试以哲学的批判本性来重新厘定物证技术的相关内涵,不期“革路蓝缕”之功,但愿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34.
司法鉴定的使命是为诉讼提供科学、可靠的鉴定结论,为此,司法鉴定机构的改革必须遵循中立、公正、具备较高的鉴定能力、高效、人性的基本理念.为完成司法鉴定的使命与实现其理念,中国当今的司法鉴定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其改革,从而在科学真理与市场利益之间进行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35.
侦查学是一门运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而教师应对侦查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教学.从目前来看,实习教学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但也反映出大量问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改革,譬如实习期间短、课堂教学时缺乏对学生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训.故为完善侦查学本科专业的实习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36.
我国刑事审判的畸高定罪率,暗示着庭审之被告人很可能既是被控案件的参与者,亦为犯罪信息的拥有人,其角色的双重性导致对被告人的调查成为庭审多方主体互动的重镇.现代庭审制度在尊重被告人权利的前提下,积极激励被告人披露法官所不知晓的个体知识或私人信息,这与庭审调查被告人的顺序、方法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现行被告人刑事庭审调查程序,无论调查方法抑或调查顺序都存在问题,必须修正与革新.  相似文献   
37.
人们长期认为,英美法系的法官在法庭上一般是消极、被动地听审,却不能积极调查证据。事实上,英美两国的立法与审判实践却表明:法官可以询问证人、传唤证人出庭,或进行"庭外勘验"。尤其在没有陪审团参与的审判中,法官能更加主动地调查证据。这说明,英美两国的刑事法官并非完全消极、被动,特别是当庭审主体变为一元的职业法官时,他因对案件事实最终负责,而更加具有调查证据的天然冲动。由此可见,中国刑事法官在庭审中无需亦不能塑造成纯粹的仲裁者角色,而应保留适当的且受到法律合理规制的证据调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