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集党中央的集体智慧,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这一构想为结束国家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它合乎民心,顺乎民意,受到海内外中国人的齐声赞扬和热忱拥护。但实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其间还有许多障碍。在大陆,在台湾和港澳,不少人还心存种种疑虑。因此,实现“一国两制”有一个对双方都要讲清道理,分清得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曾是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的发源地,知名东南亚学者的集中地,首批东南亚研究成果的产生地,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研究力量先后南下北移之后,东部的东南亚研究进入沉寂期。改革开放之后,东部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与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促成了东部东南亚研究的复苏。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的成立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东部东南亚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期并在发展中显现出诸多特点。本文对这些特点作了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13.
人权最早是作为神权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资产阶级人权观以"天赋人权"唯心史观为理论依据,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争取本阶级权利为本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锐利武器,曾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人权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本世纪初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权的性质有了根本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了人权标准的多样化,集体权、生存权、发展权正被广泛认同.西方国家为维护霸权需要,抛出"新人权观",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为侵略他国主权制造借口.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提出了维护多数人权利的进步人权观,并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权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是承认差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在现代世界中居于什么地位?从现代历史至今天现实,此种地位有何变化?学者们因不同意国外把中国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贬得太低,一再起而抗争,于是引发了关于二战起点(是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还是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事变”或更早些的“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世界现代史的分期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15.
移居东南亚的华人早已形成一个族群,这是一个数目可观的族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1240万,占世界华人总数2000万的62%。这个由华人组成的族群,长期与当地各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铸造出华人族群的民族特性,此种特性既保有中华民族这个母胎的许多成份,而又与后者有着某些差别,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东南亚华人自己个性的民族特性。每个民族都创造自己的文化,即使是移居海外的华人族群也不例外。这种文化是独特的,它既与母族文化丝丝相连,又有别于母族文化,它既与当地民族文化处处相融,又不等同于土著文化,从而逐渐形成该文化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有机会从《东南亚》杂志上读到贺圣达同志论述早期东南亚国家社会性质的文章,不禁勾起我六年以前读较早一篇关于扶南封建论的论文时的回忆,记得那时也是很为欣喜的,因为关于扶南的社会性质,除奴隶社会说之外,终有不同意见发表了,而且以其“封建论”针锋相对。学术研究就是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发展的。因此,这无疑是一件极好的事。 我是扶南奴隶制说的主张者之一,与其他持相同意见的同行一起形成了这种学术观点。我们与扶南封建论者之所以存在不同学术观点的分歧,我以为,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即:研究方法的不同,对马列经典作家理论理解的差异和对具体历史问题认识分析和结论的不一样。欲展开讨论,势  相似文献   
17.
罗兹·墨菲近90万字的巨著《亚洲史》早已摆放在我的书案,作为学习和研究东南亚历史的学者,我渴望着从中获取到我需要的知识。每当我翻动它,总能有所获。对于西方人关于东方的著作,我们应当不存偏  相似文献   
18.
公元15世纪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家意识、献身精神、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我们应该而且可以从郑和下西洋中,发掘传统美德,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吸收传统美德,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具中国特色;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本质;传播传统美德,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