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66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31.
野坂参三又名冈野进.他早年加入日本共产党,后任日共领导人、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后因与现日共领导人政见不合而出党.但他40、50年代在日本政界有很大影响.野坂参三于1940年结束在共产国际的工作后,作为日共中央驻中共中央的代表,经艰苦跋涉,历经旅途风险来到中国延安,从此开始了他在延安的5年工作和生活,直到1945年底离开中国为止.那么,野坂参三在延安的主要活动是什么呢?一、建立日本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日本军国主义者操纵日本国家政权并发动侵华战争后,对一贯反对侵略的日本共产党实行镇压.日共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有一部分日共领导人则进入苏联.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在  相似文献   
232.
一、抗日战争使中国主要政治力量联合起来,聚集起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抗战实力事情的变化往往与人们的主观愿望相反。近代以来,中国确实制度腐败、经济落后、四分五裂。日本军国主义者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确定了征服中国进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方针的。因此日本在先后侵占辽东、东北后,又向我国华北、华中地区进攻,他们在军事进攻频频得手后以为征服中国的梦想很快就会变成现实。然而日本军国主义者们没有想到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日军在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同时也使中国内部的政治力量发生了变化。中国原本相互分立、斗争的政治力量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反而联合起来。率先举起团结抗日大旗的是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  相似文献   
233.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张学良便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告知蒋介石等被扣留,电称“兄等有何高见,速复”。毛、周接电后,当即便复电张学良,“恩来拟赴兄处协商大计”。蒋介石自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许多共产党的领导人死于蒋介石之手;并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战,红军抗损大半。直至西安事变前,在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计划向前推进一大步的危急关头,他仍强令张学良、杨虎城车部“剿共”,并将摘系部队约对个师调到以郑州为中心的平汉、陇海铁路沿线,以便随…  相似文献   
234.
刘少奇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经济比例关系问题。他认为,我国经济建设中发生的许多问题,从根本上看,是比例关系没搞好。要解决这些经济问题,也必须从调整比例关系人手。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一、“比例是客观的”刘少奇所说的“比例是客观的”①,就是指“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②。他认为这种客观性并不因社会制度不同而不同。“总之,不管你是什么所有制,经济运动总是按比例发展的”③。但是,在客观的经济比例面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就在于对…  相似文献   
235.
卢立奇根据总体的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运动的规律和历史主客体关系的状况,揭示社会革命的必然性。可见,总体论在卢卡奇的整个学说体系中起关键作用。而卢卡奇的总体论也决非空洞无物,而是充满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236.
江青是个有野心的人。对此,毛泽东看得很清楚。毛泽东生前就多次指出江青有野心。 “文革”之前,由于党内政治生活基本正常,加上各方面条件所限,江青难以登上政治舞台。江青把这段经历喻为“锁在烟雾中”。在“文革”特定历史条件下,江青的野心才充分暴露出来,而在“文革”中千方百计为自己树碑立传,则  相似文献   
237.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①这句话指明了讲政治与抓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一、讲政治是抓经济的根本保证政治与经济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所说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  相似文献   
238.
八大是以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杜会主义道路而载入党的史册的会议。它初步正确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几个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历史贡献。研究这一历史贡献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历史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39.
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主张以市场为基准筛选文化,认为市场所需要的,也是文化所应肯定、维护、提倡的.这种观点对市场与文化关系的理解,显然过于狭隘.作为市场经济社会,当然要在市场经济这个总的框架基础上构建文化,而文化也确应发挥其服务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功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构成却并不应单纯由市场要求决定,文化的社会功能也不应仅局限在服务于市场经济.文化的构建及功能的发挥显然应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文化的构建应从完善市场秩序、从市场经济内在包含的一套有关人性的设计方案出发.与之相应,文化应发挥其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功能.其二,文化的构建应从完善社会之角度出发.与之相应,文化应在匡正社会失衡、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担当重要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240.
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不少领导人,尤其是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在军队问题上,如同在政权问题上一样,采取的也是消极态度。从总体上讲,我党早期对掌握军队问题并不重视。然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协助国民党开展军事工作的部分共产党员中,主张建立我党独立掌握的武装不乏其人,而且他们对此作出了艰苦努力和探索。 我们党部分党员对掌握武装的探索,是在党内怎样的氛围中进行的呢?这要从党的总书记陈独秀的主张谈起。陈独秀早年的思想是很激进的,他曾说过:“我们中国不但有讲社会主义底可能,而且有急于讲社会主义的必要。”①后来,他的看法逐步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