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十八大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上任伊始就推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向全国人民送上了一份大大的"见面礼",赢得了老百姓的喝彩。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八项规定也促生了持续不断的涟漪效应,地方党政机关纷纷出台类似的规定,一时间出现了努力拆除官民之间长期形成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民间非赢利组织发展对于政府管理创新的前提意义,自觉将政府与民间非赢利组织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管理"变为"服务",由"限制"变为"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公共服务”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作为一项政府职能,其含义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公共服务的理性主要源于人权和人道因素、公民与国家关系以及政府以需求促进供给的功利主义目的;公共服务的边界依据除了公共物品理论外,还有本文提出的生产的弱竞争性和消费的弱选择性私人物品理论;公共服务的实践系统至少包括服务结构、服务规划、服务融资、服务政策方案评估、服务提供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等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共服务”的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公共服务是宪政的必然追求 ,它的最新提出预示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 ;公共服务的理性主要源于人道和人权价值的影响、公民与国家契约逻辑的规定性、以及国家以需求促进供给的功利主义目的 ;公共服务的范围主要是指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个别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原则可以总结为,行政改革的系统原则,行政改革的渐进原则,行政改革的适度原则,以及行政改革的国情适应原则.这些策略原则使初始阶段的改革避免了矛盾,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成效.但是伴随改革的发展和面对不能回避的矛盾和问题时,对这些原则的误解和不当使用,影响了改革的可持续性进程.针对这些经验原则进行辩证分析,端正改革的哲学理念,可以避免极端,保证其对于中国改革的正确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经济、行政和政治的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当前我国社会的矛盾问题看,后者更具有根本性.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矛盾以及管理体制自身的不和谐.为此而进行的创新和改革就应当是一个微观创新和宏观改革相结合的方案,是一个行政改革与政治改革并举的方案,是一个党的领导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兼顾的方案.下一步改革的具体战略布局,即为建立民主财政体制,减少行政层级,重构政府间关系,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探索党政分开体制,完善制约权力体制.只有这种意义上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保证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得以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1978年至今,由邓小平同志首倡的中国改革已经走过21个年头。21年来,在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引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和勃勃生机。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我...  相似文献   
18.
创新政府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届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领导上任以后对政府管理方向的步步调整,预示着“中国新管理时代”的来临。当前社会不和谐因素需要进行全面梳理,至少有十五个问题应当引起充分注意。而“和谐六条”是各界有关“和谐社会”的观点中最具有针对性、完整性、逻辑性、实践性的归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创新政府管理,应对之策包括:观念更新、政府再造、体制改革、职能转变、政策调整和行为规范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构想,不在于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要另具特色而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导下社会主义社会应具备的本质特征。作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作为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这一客观现实的正确估计,作为在这一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构想”旨在寻求一条正确的、可行的道路。所谓“特色”,主要是指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特色。即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中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又适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特点。这个结论可以从三方面得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党校的改革规划强调党校同其他高校一样,“由教师唱主角”,主角的素质问题是关系到党校事业兴衰的要素之一,故有议一议的必要。任何职业,都讲究职业道德,当教师要有“为人师表”的师德,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故须使己“道德”——为人品格,“文章”——学术文化造诣两方面都能为人楷模。在党校搞教学研究,类师之属,自然也不能有违“道德文章”堪为人师的要求。只是因为党校教育有自己质的规定性,所以师德内涵也有所不同。党校教师不是一般国民教育系列的教师,也不是一般成人教育中的教师,而是党的学校的教师,是用党的理论政策和传统培养训练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既懂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与理论骨干的教师,这是党校教师与他类教师的差异点。由此规定了党校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