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法律   37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执法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危害警察执法权益将削弱政府的管治能力.近年来暴力袭警、群体抗法事件时有发生,这既是社会转型期执法环境变化引发的震荡,也是执法理念与执法机制更新经历的磨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完善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法律体系、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的同时,继续推进警务改革,更新执法理念,巩固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2.
为推动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和取得实际成效,有必要运用现代法治理念对逮捕程序进行改造。受害人与加害人达成和解的轻罪案件,对加害人可以不采取逮捕措施,即使是重罪案件,也应当从宽考量。刑事和解不捕制度具有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又易于实际操作,可作为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3.
1997年7月1日,香港就要结束英国占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届时,遵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成立的香港自治政府将正式开始运作,在中华大地上首次出现“一国两制”的奇特现象.如何正确认识“一国两制”下我国法制结构的新特点和香港特别区的法律地位,是一个事关国家政治法律机制的完善,切实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最终实现全国统一、民族和解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试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针对上述议题进行粗浅探索,以就教于同行.一、“一国两制”是将和平共处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国内,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24.
我国刑事诉讼结构一直呈现强职权主义倾向。为改变这一模式下控、辩、审三种职能失衡所进行的庭审方式改革,又带来侦查、起诉结构中的强职权主义与审判结构中的弱当事人主义之间的冲突。据此,刑事诉讼法修改应继续将调整诉讼结构作为切入点,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把改革向前延伸,以构建完善和谐的新型诉讼关系。  相似文献   
25.
跨境犯罪的特征是其犯罪行为发生在一国内并跨越了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域 ;境内外犯罪势力相互勾结甚至融入国际犯罪浊流 ;获取非法经济利益成为跨境犯罪的主要目的 ;犯罪分子利用案件管辖的复合性逃避惩罚 ;案件的侦破需要实行跨区域警务合作。对跨境犯罪的防治对策有 :增强合作意识 ,树立联手防治的战略思想 ;完善协调机制 ,提高各方协同作战能力 ;严格边境管理 ,控制犯罪分子跨境作案的通道 ;强化侦查合作 ,严厉打击跨境犯罪活动 ;开辟新的合作途径 ;实施司法资源共享制度 ;制定区际司法协助法 ,协调合作各方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26.
改革开放加强了我国同国际社会的广泛联系,同时,具有涉外因素的讼案也因此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为了适应我国司法机关处理此类案件的客观需要,本文将对涉外刑事诉讼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诉讼学界的同仁和司法实践中的专家。  相似文献   
27.
减刑假释权归属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减刑假释权归属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将其划归刑罚执行机关行使,能更好体现管人 与管事相结合,效果与效率相一致的事权原则。为防止审判权退出后减刑假释权被滥用,应当通过完善 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检察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方式来弥补。  相似文献   
28.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考察,刑事执法是与军队抗御外部侵略相对应,对内打击刑事犯罪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刑事执法水平的高低和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情绪稳定.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宏观战略中,刑事执法活动为打击犯罪、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然而,由于改革大潮来势迅猛,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法律机制尚未实现彻底转轨,使刑事执法还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存在执法水平不高,执法违法和冤错案件时有发生的现象.这除了立法滞后,执法人员法律素质较差外,还存在一个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如何加强和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刑事执法监督,促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以求为决策机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论预审     
刑事诉讼中的预审,是我国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刑事诉讼法将预审划归侦查程序,明确规定预审权由公安机关行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查——预审”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开创了新路。然而,由于我国立法把预审规定得过于笼统,诉讼理论很难准确揭示出它的基本规律,因此对预审  相似文献   
30.
在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庭传唤证人到庭作证,并由诉讼各方对证人的陈述进行询问、质疑,以及让证人之间、证人与当事人之间互相对质,以审查判断证言的证明力。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究竟在庭审中如何传询证人,质证证言,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管见,以求教于法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