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法律   14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我国证券犯罪立法采用了"以刑法典为主、附属刑法为辅"的模式,这一立法模式的选择主要是出于对本土化因素的考虑,它符合我国的刑事立法传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但是,承认我国证券犯罪立法的本土化特征,并不意味着对证券犯罪立法国际化趋势的否认.相反,在我国证券犯罪存在范围的划定上,我们应更多地考虑国际化因素,以实现与国际接轨和交流.总之,我国证券犯罪立法应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2.
高铭暄 《现代法学》2000,22(6):153-154
《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是一篇难得的刑法学优秀博士论文 ,其结构合理 ,内容丰富 ;文论新颖 ,颇多创见 ;锐意开拓 ,构建新说 ;论证充分 ,论据有力 ;文笔畅达 ,清新可读。  相似文献   
33.
伴随恐怖活动犯罪的全球化,对恐怖活动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必须树立一种全球战略,这也客观上促成了刑法应对的全球化。我国在惩治和预防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中,应积极与国际社会相接轨,在恐怖活动犯罪以及恐怖组织的界定上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在预防恐怖犯罪的立法上努力完善。  相似文献   
34.
海峡两岸互涉犯罪管辖冲突的根源在于两岸刑事管辖权立法机理的共同性。协调海峡两岸互涉犯罪管辖权冲突问题应当在坚持“一个中国”、尊重“两个法域”、避免内耗以构建合力、保障人权和便利诉讼的价值原则指引下,以犯罪行为地管辖为原则,以最初受理和优先控制管辖为补充,辅之以协商管辖的机动。  相似文献   
35.
普遍管辖权的特征及本土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管辖理论产生于十八世纪,是习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制裁国际犯罪的国际法原则,并为国际公约所认可。普遍管辖理论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主权国家国内法适用的局限性,有效地惩治了那些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由于普遍管辖权的适用有别于国内法上的管辖原则,且需要通过国内法完成,故这一原则在与国内法亲和的过程中交织着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如何在理论及实务上疏解这些问题已成为国际和国内学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剖析普遍管辖权广泛性和局限性特征的基础上,就其本土化的必要性、方式以及我国本土化的过程加以阐述。普遍管辖权的本土化进程是国际法理论融入国内法的过程,是国内法接轨国际法的标志,同样也是法治观念更新的先导。为进一步有效地打击国际犯罪,世界各国必将不断达成共识,使普遍管辖权的运用更加协调和完善。  相似文献   
36.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2年9月4日通过《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并规定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个《补充规定》是与同日通过,同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配套的,是为了全面保障该法的贯彻实施,作为该法的坚强后盾而制定的。《补充规定》不仅对刑法第121条关于偷税罪,抗税罪的原有规定作了重大的修改补充,而且增设了税收方面的几项新罪,从而强化了对破坏国家税收制度的犯罪的斗争,更好地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7.
刑法为什么要规定时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上的时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判处的刑罚不得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经过一定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追诉的,称为追诉时效,经过一定期限对判处的刑罚不得执行的,称为行刑时效。时效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公元前四百五十年的十二铜表法,就有关于民事权利取得方面的时效的规定,尔后渐趋完备,分为权利取得时效和权利消灭时效。而刑法上的时效,则据说肇始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奸非罪条例》,以后欧洲大陆各国相继采取。近世各国刑法,几乎都有关于时效的规定。我国刑法在总则第四章第八节对时效制度也作了明确规定,但仅包含追诉时效,而未规定行刑时效。我国刑法为什么要规定时效?这在某  相似文献   
38.
一、基本情况 世纪之交的2000年是万象更新的一年:新的五年计划即“十五”规划即将制定,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批准加入国际人权两公约的新的历史时期也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39.
当代我国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反职务犯罪的实践按照惩治与预防并重的方针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模式,但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加深与民主宪政意识的日益觉醒,该治理模式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国际社会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表现特点、惩治与预防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建立惩治与预防并重的职务犯罪综合治理模式的具体完善建议,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职务犯罪的治理与防范。  相似文献   
40.
全世界有许多不同的量刑指南体系。大部分由各种形式的量刑委员会设立,也有些直接由立法设立。就严重犯罪而言,各量刑指南委员会近年来分别颁布了相关的量刑指南。对所有严重犯罪,特别是涉及暴力或性犯罪的严重犯罪,量刑指南应着眼于惩罚或威慑的必要性、同时还应该尽量减少社区面临的未来危险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