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娟 《行政与法》2008,(9):11-1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民主意识等政治文化心理的建立.民主意识的缺失,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大难题.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及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论证了这种变化对公民民主意识发展的促进作用,揭示了当前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缺陷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2.
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时政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天下大事,加深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时事政策教育,因势利导,把时政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将时政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为政治教师,要紧密地结合当前的实际,适时地把社会上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和国内外重大事…  相似文献   
93.
安东尼·吉登斯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著述几乎涵盖了现代性、全球化、政治道路、日常生活、风险和信任等当代社会理论的所有领城.吉登斯的社会理论体系由社会学现、结构化理论和反思性现代性理论三大部分构成,其中隐含着的逻辑主线是,以社会学观为基础,通过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对现代性的扩张问题进行反思与解读.  相似文献   
94.
黄娟 《法制与经济》2008,(24):33-34
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明确提出始于我国的《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通),可以说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理论是借鉴了大陆法系传统的“法律行为”理论和我国的立法者所创造的全新概念,事实上由于立法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一概念从提出时就有问题并在现实,立法和理论上产生了诸多问题。而我国的理论界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但是大多数学者在论及民事法律行为时却莫名其妙地将民事法律行为直接等同于法律行为,两个有所区别的概念怎么能等同呢?本文从民事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两者的不同为基点来论述民事法律行为的诸多缺陷,从而得出应当取消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提法而替之以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95.
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政策变迁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改革稳步推进。政策主导型的特许运营模式虽然具有灵活应变的优势,但也存在预期缺乏的局限。为了实现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模式向法制主导型模式的转变,必须在总结中央地方政策引导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中央与地方特许经营立法权限的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9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已被现今各国所普遍采用。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应依法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我国司法机关在总结...  相似文献   
97.
司法裁判供给中的利益衡量:一种诉的利益观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常怡  黄娟 《中国法学》2003,(4):79-88
任何提交司法机构要求予以审判的民事纠纷都必须具有一种获得本案司法裁判的必要性 ,对于这种必要性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冠之以“诉的利益”。诉的利益概念的出现与利益法学思潮对民事诉讼领域造成的影响密切相关 ,其本质是国家在其司法裁判供给问题上的一种判断。诉的利益的判断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利益衡量的过程 ,这种利益衡量又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 :一是原告与其他纳税人之间 ,二是原告与被告之间。在诉的利益问题上所进行的利益衡量存在一定的尺度 ,它要求法官立足于社会需求作出符合基本正义的衡平。  相似文献   
98.
消费者保护诉讼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娟 《河北法学》2002,20(1):31-36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法律思考 ,对现有的消费侵权诉讼制度在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充分有效保护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及其根源作出理论上探讨 ,并进而提出以建立相应的公益诉讼制度以及小额诉讼制度为要点的消费者保护诉讼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99.
黄娟  张涛 《湖湘论坛》2015,(4):77-82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经济建设之中,构建绿色生产方式,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形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态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途径。实现价值观念的绿色变革、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立生态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确立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将是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0.
对90个典型工商行政管理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面对充斥于法律适用过程中工商行政机关作出的“对行政机关职权条款的解释”、“对违法行为构成要件条款的解释”和“对法律、法规选择适用问题的解释”,人民法院通过对行政专业性、社会发展需要和相对人权益保障等个案因素的考量,借由对立法意图的解读、行政导向性政策的援引和国际规则的采用等解释技术力图达致控制、保障进而引导行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