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信息主导警务是指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络技术,全面加强动态社会环境下公安信息的采集、上报、综合、研判、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信息引领维护稳定、侦查破案、防范控制、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各项警务活动,实施“正确指导、精确打击、整体管控”,推动警务决策科学化、警务工作现代化、警务效能最大化。信息警务在公安工作中处于主导性地位,信息工作的成效已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效能的优劣,因此已成为公安机关最基本的基础工作,也是民警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  相似文献   
32.
当今社会,网络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给予我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涉网犯罪的出现也带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预防和打击涉网犯罪须完善立法和司法,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防范,提高公安机关侦办人员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33.
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判独立是一项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基本法律准则 ,排斥外在的监督和干预是其独立的内在要求。而现行检察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院对审判权的独立行使。本文在比较和评析国外民事检察制度的基础上 ,指出审判独立的内在价值和要求正是排斥外在的监督和干预 ,同时 ,针对我国现行检察制度困境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34.
程序独立价值理论与中国民事审判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首先对程序价值理论进行了回顾 ,进而对程序正义在民事审判中的功能也即促进保障、吸收不满、限制恣意、树立司法权威以及弥补缺陷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 ,文章列举了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轻视程序价值的主要表现 ,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 ,文章认为 ,如欲在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实现程序正义 ,必须注意处理好其与实体正义、效率效益、中国国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5.
黄松有 《中国法律》2006,(2):15-17,70-73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人民法院几年来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所作的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向读者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6.
民事审判工作既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又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密切相联。各级人民法院要准确适用法律,提高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一、审理好房地产案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发育的过程中,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国家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所以,近年来,房地产纠纷急剧增加。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地产案件时,既要注意严格掌握合同无效的标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又要充分考…  相似文献   
37.
司法解释权: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应当按照一定的原则创造性地解释和适用法律,这是现代法学理论在法律解释问题上的主导观念。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立法上赋予法院或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司法解释构成了司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作业。作为特定制度结构下的集体智慧化的产物,司法解释权由最高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具有正当性和现实合理性。建国后沿袭下来的我国司法解释权制度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缺憾。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当代中国,正日益面临着发展和创新司法解释权制度的历史重任。重构我国司法解释权制度的总体思路是:在正确界定不同审级法院职能分工的基础上,促进最高人民法院功能由司法审判向法律统一适用转变;按照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树立司法解释在法律适用上的应有权威;从法律解释的内在规律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司法解释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38.
当前强制执行法律制度中亟待修改完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松有 《现代法学》2007,29(2):105-111
强制执行法作为一个法律体系,是由许多制度构成的,它们是宏观的理论的支撑和辅佐。目前的理论对强制执行宏观论述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具体制度的构建却较少。笔者针对我国目前司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执行理论,并借鉴国外和地区的有益经验,对于执行主体的设置,执行管辖,执行启动时申请执行的期限、执行通知书,执行进行中被执行人财产的调查、强制措施、执行援助,执行终结,执行救济和执行威慑机制等若干亟待修改和完善的执行法律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9.
40.
关于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哈尔滨市召开。侵权责任法的立法问题是该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本期特别策划约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朱岩对相关问题撰文,同时刊登了本届民法年会的综述,希望能对我国目前有关侵权责任法相关问题的研究有较全面的介绍,也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