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法律   7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宏 《法律科学》2001,(4):65-72
我国刑法的通说将“经单位集体讨论或单位负责人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单位犯罪的核心要件。但是 ,这种理解具有难以划清单位代表或机关成员的犯罪和单位自身犯罪之间的界限、扩大或缩小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不符合现实社会中的单位犯罪的实际情况、无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现代企业等弊端。在追究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时 ,应从追究单位自身固有的责任角度出发 ,除关注单位集体决定和单位负责人的决定之外 ,还应考虑单位的目标、业务范围、规章制度、防范措施等单位自身制度方面的情况。这样 ,才能准确地把握单位的真实意志 ,正确地认定和处理现实中所发生的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22.
黎宏 《中国检察官》2011,(11):27-29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犯罪的类型表现不一,问题也比较复杂,以下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3.
黎宏 《今日中国论坛》2008,(11):112-113
"干事",古今不外乎两类涵义:论及人则为公务之基阶,论及事则为行为之操守。时下倡导"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涵涉"人道"盖及"官德",针砭世风世俗,崇尚干事实干,深刻阐释和丰富注解了"干事"的现实意义,堪称鉴往筹来的新昭示、新境界。  相似文献   
24.
“禁止类推解释”之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推解释并不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魔,令人闻之色变。其实,类推是一种法律解释方法,大家在日常的司法适用中都在有意无意地采用这种分析方法来对刑法进行解释。虽说从历史的经验教训的角度来看,各国在类推解释的适用上有过惨痛的教训,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只要对类推解释的结构作进一步的分析,在类似性的确定上作合理妥当的限定,类推解释仍是有其发挥作用的余地的。  相似文献   
25.
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黎宏 《法商研究》2006,23(1):99-107
将主观要素列入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基础,是导致社会危害性概念受到学者们诟病的主要原因。从德、日等国的情况来看,主观违法要素已经受到猛烈批判。在我国刑法学中,将主观要素作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基础,不仅背离了我国刑法所坚持的客观主义刑法观,还导致了刑法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26.
刑法因果关系论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刑法因果关系包含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其和自然科学中所说的因果关系不完全一致,而应当从规范立场出发加以判断,即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在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上,首先应当从条件关系的角度出发,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范围,然后从经验法则的立场出发,判断具体犯罪构成中所要求的因果关系.研究因果关系不仅对定罪有意义,而且还有助于量刑.  相似文献   
27.
刑法学基础     
该书封底文字介绍说:“本书是日本著名刑法学家曾根威彦的重要作品。全书将刑法当中诸如刑法的概念、刑法基本原理、犯罪的实质、犯罪的形式,以及刑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等五个问题,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但简明易懂的解说,力求使读者了解刑法的特点以及刑法学真谛。本书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本书没有将刑法总论和刑法各论分开加以叙述,而是在特定的题目之下,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叙述,较好地兼顾了总论和各论在逻辑上的一致性。第二,本书没有采用按照刑法条文顺序加以讨论的所谓体系书的形式,尤其是在讲述刑法分则时,根据不同题目将各个犯罪类型作为具体例子,分散在不同的章节当中用以讲解刑法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8.
论单位犯罪的主观要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认定单位犯罪的主观要件时 ,不能仅考虑单位集体决定或单位代表机关成员的决定 ,而且还得考虑单位的组织结构、决策程序、规章制度、防范措施等单位自身的情况 ,它们是判断单位犯罪主观要件的基础。单位犯罪中存在过失犯罪的形式。单位犯罪的过失 ,不仅包括单位代表机关的决策上的过失 ,而且还包括监督过失。  相似文献   
29.
30.
(二)等价值性 所谓等价值性,简单地说即“违反作为义务所生侵害在法定构成犯罪事实上与以作手段所引起者有同等价值”。 战后西德,首先在立法草案中提出等价值性说的是格拉斯。战后西德为了进一步贯彻罪行法定主义原则,而拟在刑法总则中专设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法条,并在1956年的刑法草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