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1篇
法律   421篇
中国共产党   180篇
中国政治   394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5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Quan D. Mai 《Labor History》2016,57(2):141-169
The period that spanned the Gilded Age to the onse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saw the rise and relative decline of the US labor movement. The salient events of labor movements over these years undoubtedly shaped public perception about labor issues, and some scholars have been attempting to unpack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depiction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labor problem’ were produced in authoritative venues that could have shaped the future of the movement. This study goes beyond the standard practice of explaining news report volume to feature the political valance of the reports on the labor problem over a 63-year time period. The aforementioned period also saw significant changes in news reporting practices, with the rise of objective informational writing and the embrace of journalism as a profession. The change within journalism itself could potentially shape the depiction of the labor problem, yet such change has been overlooked by existing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the topic. This research makes a theoretical case for integrating social processes central to the labor movement and journalism from 1870 to 1932 and explains patterns in the cultural production of the labor problem in the New York Times by analyzing these two tracks of history in conjunction us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相似文献   
82.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摒弃弗洛伊德的自然人的理论假设,倡导在历史和社会场景中理解人的成长改变要求,给服务对象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结构社会工作、反排斥与反歧视社会工作和批判社会工作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它们都认同人是历史社会结构中的人这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观点,主张通过权力关系的分析和平等关系的倡导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改变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多元价值的倡导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社会结构视角面临不确定性、多元主义和主体性不足的严峻挑战,需要汲取中国哲学的精神资源,围绕“变化”重新理解历史社会结构中的人,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场景实践整合起来,以过程唯物论作为多元社会下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真正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呈现人文关怀,为本土经验的国际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3.
2007年6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通过了新的《对成员国政策的双边监督决定》(以下简称《2007年决定》),取代了1997年IMF制定的《关于汇率政策监督的决定》。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的一项新举措,改变了过去对国际汇率监管的框架。  相似文献   
84.
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与中日韩之间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10+3"东亚领导人会议机制的建立,使东亚区域合作制度建设得到了积极推动。然而迄今为止,涵盖整个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东亚合作模式只能在基本遵循东盟方式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创新,即坚持"10+3"机制这个主渠道与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的东盟原则,同时发挥中日韩等大国的核心协调作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协调好与东亚共同体关系密切的区域外政治经济大国的关系,保持东亚共同体的开放性。这应是实现东亚整体崛起与提升东亚国际地位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5.
日、韩探索农村建设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丰富,涵义深刻,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86.
董芳 《法国研究》2007,21(3):50-56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二十世纪杰出的法语作家,法兰西学院成立三百五十余年来第一位女院士,其作品以历史小说成就最高.传统的历史小说大多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而尤瑟纳尔的作品不仅反映出了她让人折服的古典文化底蕴,而且充满了浓厚的思辨色彩,历史人物和事件只不过是作者对人生、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行哲理思考的跳板.本文重点分析了尤瑟纳尔三部有代表性的小说(<阿列克斯或徒劳的斗争>,<苦炼>,<亚德里安回忆录>)主人公所体现出的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即对自由、真理和人生真谛不屈不懈的追求;也揭示了作者深邃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87.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会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联结工人阶级的纽带,是党实现执政使命的重要组织资源。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传统体制的制度约束,工会组织亟待摆脱“制度性弱势”,完成党巩固阶级基础的“传动装置”的再启动。因此,需要在党的推动下实现工会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工会维权机制,提高工会组织的代表能力,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这有利于增强党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层面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88.
一、推行企业民主管理的必要性 1、民主管理是劳动力资本化的必然要求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把劳动力作为资本,体现了劳动力所有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平等主体地位,有利于形成劳资双方共同投入、共同管理、互利双赢的局面,把企业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89.
刑事诉讼监督权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核心,包括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刑罚执行监督权,其中,侦查监督权包含刑事立案监督权.诉讼监督机制是实现诉讼监督权,达到诉讼监督效果的途径.为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应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对刑事诉讼监督机制予以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90.
随着多媒体系统在各学科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可尝试引入军体拳教学中。通过研究与对比发现,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正确动作概念,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时间与空间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