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6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日本对华援助是在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要促进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相处的背景下产生的,20多年来,日本对华“援助”在中国大地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谱写了中日友好的新篇章。但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国内情况的变化,中日关系在逐步倒退。日本开始改变初衷,即对华援助从过去的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转向以政治利益为目的。日本对华ODA政策作了大幅调整,“援助”金额逐渐减少,而且,日本政要多次表示对华经援“总有一天要毕业”。日本方面出现了与初衷不同的做法,给两国关系正常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公安法律文书语言的朴实性是由公安法律文书的性质、特点、作用决定的。在写作实践中,通过使用恰当的词语、修辞等来达到朴实的目的。全面掌握公安法律文书语言朴实性的内涵,需处理好语言朴实与生动、语言朴实与内容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福建省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拥有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优势,如经济发展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地缘人缘优势、文化品牌优势等。但是,与国内一些省份比较而言,福建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造成这种结果的关键原因是,我们还不具备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六大主体意识,它们是:产业意识、资源意识、人才意识、负功能意识、造“极”意识和大局意识。  相似文献   
94.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人治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它是封建人治社会的产物,是我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最大障碍,也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障碍。必须弄清人治社会的特点与客观规律性,把握人治思想的实质,克服封建家族制的思想,树立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用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与思维方式来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逐步弄清集权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集权专制与恩赐民主的关系、民主法治与集权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本文总结了天水绘画艺术发展中的一种有趣现象,肯定了"雕漆派"的艺术成就,探讨了形成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6.
党在领导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行为主体必须依靠广大农民 ;应当不断认识规律 ,遵循同步律、渐进律、实践第一的原则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理论思考 ,善于总结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 ,使之成为实事求是的基本环节和操作性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7.
"新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必然性在于一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求我国发展"新经济";二是扩大对外开放和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我国发展"新经济";三是中共中央的<"十五"计划的建议>强调发展"新经济".在我国制定"新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时,应从宏观上注重"新经济"的产业基地建设;"新经济"的高技术产业化;"新经济"发展战略的国际化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8.
对北京选民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说明,区县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之中,选民在参与态度和行为模式上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选民参与总体上处于比较积极的水平;(2)选民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都比较有限;(3)近10年来选民的参与态度和行为模式均处于快速变迁过程之中;(4)态度和行为的变迁具有非均衡性。这些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一些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99.
为推动人本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本主义教育家马斯洛倡导"内在教育论"。"内在教育论"注重培养人的自我实现与本性,鼓励个体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尊重人的选择,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保罗·赫斯特的社会形态过渡理论是他在讨论英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过渡理论基础上,深入思考不同社会形态过渡问题而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该理论指出,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过渡、各种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不是具有前后承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结果,而是一种断裂关系.这个理论虽然看似丰富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但更具有反历史主义倾向,饱含着浓厚的结构主义色彩,其实是对马克思历史过渡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