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9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In response to the limited engagement with critical social science concerning the governance of Islamic banking and finance (IBF),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conceptual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of IBF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We argue that IBF governance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can be distinguished on the basis of ethnic politics, moral suasion, product demand, product innovation, and the character of state practices. Concerning the latter, we contend tha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both countrie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broadly involving a ‘neoliberal-developmentalism’, but we nuance this by positing a transition in Malaysia from a ‘semi-developmentalism’ in the 1980s to what we call an ‘Islamic and internationalising ordoliberalism’ beginning in the 2000s. In turn, the governance of IBF in Singapore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neoliberal developmentalism, which nonetheless also entails some form of Islamic ordoliberalism.  相似文献   
102.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新三民主义理论是孙中山晚年根据他几十年革命经验所总结出来的重要理论。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背景与三民主义密切相关;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新三民主义理论的革命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在继承新三民主义理论革命思想的同时完成了对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合同法解释(二)》出台,我国正式规定了情势变更原则,但却未能明确该原则和商业风险的界限,尽管两者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章从现行法规定出发,总结我国法院的有关判例,分析原则背后的民法原理,并参考美国法的相关规定,对商业风险和情势变更的区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反映了我国戒毒模式由过去以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为中心向现在以社区戒毒为中心的转变。戒毒也实现了从行政处罚到治疗矫正的理念嬗变。遗憾的是,现行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却偏离了这种理念,仍然固守昔日的"处罚"逻辑,制度内容和戒毒人员的权利弱化难以体现戒毒人员的主体地位和戒毒的治疗矫正性质。这种现状应得到改变,还强制隔离戒毒以应有面貌,使我国戒毒模式体系真正实现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05.
赖力静 《工会论坛》2006,12(5):14-16
目前,我国的矿难事故频繁发生。矿工没有享受到工伤保险制度保障的现象十分普遍,以致人们对矿工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本文从我国矿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制度价值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在矿业不能充分实现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邓海军  赖辉 《青年探索》2010,(4):46-48,49
团的十六大以来,积极运用网络等新技术手段来开拓创新基层团建工作格局成了新形势下团建工作的新要求。广州增城团市委积极贯彻以上要求,结合双百人才计划的实施,以大学生村官群体为对象、成立并利用大学生村官网络团委这一新的工作载体,积极探索团建格局创新的手段,这些探索、实践为未来网络团建继续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7.
Hongyi Lai 《当代中国》2010,19(67):819-835
This article evaluates China's model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ts main component, i.e. its model of governance. It suggests that China's model of development is marked by an imbalance between fast opening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and sluggish opening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Chinese society has become much more open,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ir legal rights.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become highly internationalized and open, but much of Chinese politics is closed. China's governance is marked by pro-growth authoritarianism. The Chinese state is effective in opening up the economy, promoting reform, and generating economic growth, but offers weak protection of people's rights and ineffectual mitigation of social grievances. These imbalances help produce social protests. Viable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8.
社区矫正中的检察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通知》指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包括以下人员:一是被判处管制的;二是被宣告缓刑的;三是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正在哺…  相似文献   
109.
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与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宏 《理论前沿》2006,(3):20-21
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是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较大的视角转换,推动了党自身功能定位从革命党到长期执政的党的转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从近现代化到当代化的时空位移;对应了党领导下的三个社会实践主题的变化;促成了近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三个主动力之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110.
近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变局,与此同时,民族主义话语不断兴盛,并努力抵制殖民主义话语。中华法系学说是民族主义彰显的一个结果,也是民族国家话语建构工程之一部分。作为民族历史乃至民族未来想象的一部分,其在某种程度上为民族统一提供了合法化契机。伴随民族主义话语的发展,中华法系学说大致历经支那法系、中国法系、中华法系三阶段。国外相关学说对中华法系学说的演进有明显影响,其中尤以穗积陈重与威格摩尔的法系学说影响最大。在引进国外学说时,原著中的思想、意义常常在新的时空环境下发生流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建构之目的。中华法系学说在研究模式上的偏重历史研究的趋向,也同样服务于民族建构之目的。在引进国外学说的过程中,殖民主义话语却也悄然流入中华法系学说的文本中。但最终在某些时期,民族主义话语战胜了殖民主义话语,在一个现代中国民族国家中,中华法系已成为了民族历史想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