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3篇
法律   342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249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2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Luo Haocai 《人权》2013,(4):2-4
Human rights are not isolated; rather, they are human rights situated in the soci- ety, the network interwoven with economy, politics, society, culture and so on, and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has to depend upon certain interior and exterior environment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s early as in 1948,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has pointed out, "Everyone is entitled to a social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in which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set forth in this Declaration can be fully realized."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not only involves the claim to right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72.
由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说”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不同诠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共和国前30年与后30年的发展分别以“社会危机”与“巨大成就”的截然不同的结果体现出来。“五形态论”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与直接“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特征的混淆,使得共和国前30年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危机,“一大二公”的高度计划的极端公有制模式也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桎梏。“三形态说”澄清了两种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混淆,正确回答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3.
中国传统的"无讼"思想有其适应当时社会的和谐价值:在思想层面表现为通过无讼的理念对传统道德的实现;在制度层面体现为通过限制诉讼、调解手段平息诉讼、解决争端;在社会民众层面则达到了人们贵和求安的社会秩序追求;在整体社会效果层面则有效地集中了司法资源打击刑事犯罪。"无讼"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省际接边地区因地域毗邻、发展相近、形成区域公共性事务,以单一的行政区划行政无法高效治理,需要建立以政府合作共治、社会参与的区域行政与区域治理机制。本文通过梳理政府治理形态和公共事务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与进程,具体研究湘鄂渝黔桂五省(市)(五溪源)接边地区的状况,认为省际接边地区的治理必须变革,可能的前景不是不断调整行政区划来适应这一进程,而是走向以政府间合作的区域行政和以政府为中心、社会广泛参与的多中心的区域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75.
Luo Haocai 《人权》2013,(2):2-4
delivered a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5th Beijing Forum on Human Rights on Dec.12,2012.The full text of his speech follows: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which concluded not long ago,put forward the ambitious goal of completely building  相似文献   
76.
骆曦 《八桂侨刊》2014,(4):61-65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泉州地方政府在福建省府领导下展开了一场救济侨胞的行动。这场行动包括生活救济和生产救济两个方面,试图为陷入生活困境的归侨侨眷提供帮助,然而由于缺乏制度上的约束和保障,以及贪污腐化、覆盖面窄等因素,致使救济行动无法发挥真正的成效。  相似文献   
77.
外聘教职员工已成为高校教职员工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对外聘教职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和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高校外聘教职员工管理中要:(1)培养高效的管理者;(2)构建和谐的内部环境;(3)不断完善激励、考核制度;(4)在学校与外聘教职工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78.
当代中国社会正为道德滑坡所困惑,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也为道德滑坡所拖累,因为法治实现需要伦理精神的支撑和道德力量的维系。当代中国道德滑坡与几千年德治理念的衰落有着直接的关系。扬弃中国传统的德治理念,实现儒家德治理念的现代化是中国法治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9.
骆娟 《青年论坛》2007,(1):69-71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公共政策都应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重点学校制度、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以及教育腐败都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需要对我国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做到公平与效率并重,真正实现我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取向;做到城市教育反哺农村、均衡分布教育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80.
骆昭平 《桂海论丛》2002,18(4):8-10
"三个代表"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与时俱进新发展,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开辟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