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71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4篇
法律   609篇
中国共产党   203篇
中国政治   459篇
政治理论   124篇
综合类   7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课题对大学章程建设中民主管理和教职工维权法律地位进行研究,拟借大学章程制定工作之契机,探讨章程制定工作本身及相关规定对提升大学民主管理水平、健全和保护教职工依法维权及大学工会在章程建设及落实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行政民主理论视角下的政务透明和公众参与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公共行政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行政民主理论迅猛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政务透明和公众参与作为行政民主理论的两翼,都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因此,基于行政民主理论这一视角,结合我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实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就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
补偿主体的确定是行政补偿的首要环节。我国现行与行政补偿有关的法律没有确定补偿主体的指导原则,补偿主体往往就是征收主体,这种政府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模式极易引发“政群对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行政补偿应以“受益者补偿”作为其主体确定基准,同时探讨了我国行政补偿主体的现存类型及存在问题,提出健全我国行政补偿主体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4.
新精神活性物质更新快,种类繁多,缺乏国际条约的监管,列入联合国管控目录困难,加之一些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大麻等毒品管控降低,给我国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的监管带来困难.具有成瘾性和社会危害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才能成为列管对象,毒物分析技术人员在列管程序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监管法规规定了相关列管程序,毒...  相似文献   
95.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确立了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构成"三要件",即网络散布谣言的客观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的危害后果和主观故意。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秉持"秩序至上主义"的逻辑,存在对违法构成"三要件"的背离,在部分案件中对网络谣言和公共秩序的扩大解释构成对公民言论自由的过度限制。面向未来,法院可通过对上述违法构成要件的合宪性解释,合理平衡公共秩序与言论自由价值的冲突。在客观行为的司法认定方面,应区分"公共言论"与"私人言论",涉及"公共言论"的网络谣言以"捏造或者歪曲事实"作为认定标准,涉及"私人言论"的网络谣言可扩大解释为包括"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危害后果的司法认定方面,应将"公共秩序"解释为以"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为核心内容的现实公共场所秩序,并引入比例原则的审查。在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方面,对于涉及公共言论的"故意"的认定,可采用"实质恶意"原则,即只有在行为人明知其将做出虚假言论或者对于信息的真假辨认存在严重的过错时,才能认定其为"故意";对于涉及私人言论的故意的认定,可参照刑法上"故意"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6.
对民粹主义的内涵和实证研究的分析表明,民粹主义是一个可以测量的概念。通过对中国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网络民粹话语的梳理,形成了一个包含仇视官员、民族民粹主义、反体制、仇视富人、民粹司法和仇视专家等6个维度23个指标的民粹程度量表。运用这个量表考察中国社会各阶层样本,发现中国在整体上并不具备明显的民粹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97.
以"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逐步形成与完善.相应地存在于大学内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管理权力共同作用于大学管理中.应围绕制度建设、创新形式、完善机制和提高能力等方面强化民主管理权力.  相似文献   
98.
进城农民工基本话语权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解决农民工社会参与的话语权问题,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其一,加速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表达的合理程序与渠道问题;舆论应该为农民工的权益表达创造良好氛围问题.这是农民工获得基本话语权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99.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与体面劳动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中国正在推行的体面劳动带来较大冲击,主要体现为失业率上升和劳动收入下降,青年成为遭受冲击最大的群体。尽管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就业数量成为首要政策目标,但不能忽视就业质量。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并重是体面劳动的实质追求。  相似文献   
100.
Suicide 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mong adolescents, many of whom fail to disclose suicide concerns to adults who might help. This study examined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help-seeking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who seriously considered suicide in the past year. 2,737 students (50.9?% female, 46.9?% male; racial distribution 79.5?% Caucasian, 11.9?% Hispanic/Latino, and 3.6?% Black/African-American) from 12 high schools in rural/underserviced communities were surveyed to assess serious suicide ideation (SI) in the past year, disclosure of SI to adults and peers, attempts to get help, attitudes about help-seeking, perceptions of school engagement, and coping support. Help-seeking was defined as both disclosing SI to an adult and perceiving oneself as seeking hel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s' help-seeking disclosure and (1) help-seeking attitudes and (2) perceptions of social resources was examined among suicidal help-seeking youth, suicidal non-help-seeking youth, and non-suicidal youth. Of the 381 (14?%) students reporting SI, only 23?% told an adult, 29?% sought adult help, and 15?% did both. Suicidal help-seekers were similar to non-suicidal peers on all measures of help-seeking attitude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perceptions. Positive attitudes about help-seeking from adults at school, perceptions that adults would respond to suicide concerns, willingness to overcome peer secrecy requests, and greater coping support and engagement with the school were associated with students' increased disclosure of SI and help-seeking. This study supports prevention strategies that change student norms, attitudes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to promote help-seeking among adolescents with SI. Promising intervention targets include increas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availability and capability of adults to help them,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how existing resources can help them co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