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15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作为我们党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其内在发展关系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基础之上。它们统一的核心环节是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探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内涵、范畴、特征,以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现状,并阐述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意义。它对我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合同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表见代理制度,本文剖析了两大法系表见代理制度与我国表见代理制度的异同,结合法学界不同观点对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对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的民事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行政指导的功能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指导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现代行政管理方式,由于它具有非权力性、非强制性及可协商性等特点,因而在现实中它表现出多方面的功能:形成公意的合法化功能、平衡协调功能、补充和替代功能、协商和吸收不满功能、引导和促进功能以及预防和抑制功能.这些功能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为行政指导在实践中广泛适用奠定了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5.
超期羁押28年的谢洪武案件是我国人权法制实践中一个悲剧性的典型案例,暴露出我国人权保障机制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主要是法律理念严重滞后、有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在人权入宪的背景下透视我国人权法制发展问题,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立足点推进法制转型,特别是推动法律观念革新和人权法制创新,这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17.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走向经济民主化,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引起法律价值观变化值得关注;在北京进行的典型调查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法律价值观正逐渐丰富;行政法制革新要积极回应法律价值观的变化,从行政法制的基本原则、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法律监督等方面推动民主化进程;在新形势下要深化改革、更新观念,还要注重认知和运用条理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8.
常媛媛 《学理论》2015,(6):102-103
辽代的捺钵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颇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它起源于契丹民族传统的游猎生活方式,立国后经久不衰。所谓捺钵制度主要是指以辽代皇帝为中心,以狩猎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在政治上四时捺钵与北南面官制相互呼应,是契丹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辽代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笔迹鉴定作为一门古老的技术,在国内外的司法审判历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汉字的笔迹鉴定更是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近几十年里,笔迹鉴定却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笔迹鉴定的“科学性”不断受到质疑。对此通过从有关笔迹鉴定的鉴定标准、鉴定方法、量化分析、鉴定人资质与培训考核等方面对笔迹鉴定受到质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以上几方面,以及系统检验、鉴定意见的审查质证、证据补强规则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著作权的易受侵害性往往被归咎为网络环境使然,甚至上升为知识产权必然消亡的一种论断。通过对著作权的性质以及大陆法系物权制度中占有理论的考察,试图厘清著作权的易受侵害性是由其客体的性质这一直接原因所决定的,且自著作权诞生之时即存在,网络环境只是进一步放大了此种困境。此外,著作权客体的占有阙如,则是导致这一困境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