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8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琼 《法国研究》2012,(4):60-64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模糊无处不在。语言,作为这个世界万象的载体具有模糊的特性。翻译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特殊转换。由于语言自身模糊性的特点,也决定了翻译是具有模糊性的。模糊学已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旨在于继续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法语翻译实践中以解决碰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法语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的实践具有典型的伦理特征.基于志愿精神的行动肩负着组织发展、社群德性建构和文化创造的三重价值负载使非政府组织的实践呈现出多元伦理面向和多层面道德内涵.在现代社会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工具理性支配下,管理思维过度侵入非政府组织理念,形式化道德准则扦格日常道德生活,文化适应的困难导致本土融入受限,构成了非政府组织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魏琼 《法学论坛》2006,21(5):139-144
古代西亚地区的《乌尔纳姆法典》对民事关系有着极为丰富的表述。它既代表了古代西亚地区最早法律文明的昌盛水平,也成为探究民法起源时的首要环节。因此,对《乌尔纳姆法典》颁布之前苏美尔城邦的经济交往关系、《乌尔纳姆法典》的民事规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魏琼 《河北法学》2007,25(7):158-162
希伯来法是西方法律文明和英美法的源头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希伯来的商业交易规范是以《圣经》为法律渊源,源自习惯法则和宗教信仰,由此倡导契约守信观念和诚实无欺的贸易规则.从摩西时期的《圣经·旧约》到犹太教法典编纂时期的《塔木德》,商业交易规范形成与发展折射出希伯来商法的演变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商法成长的最初概貌,因此对其做一细致的考证,在外国法律史研究上颇有补正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对外直接投资在二战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极为突出。作为国际生产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区位选择问题。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关注的理论热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区位决策因素的变迁,对分析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和投资流向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旅游危机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频繁发生的各种危机给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各种敏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和英国的口蹄疫、2003年的“非典”疫情、印尼巴厘岛爆炸案和美伊战争等危机事件已经给旅  相似文献   
17.
假想防卫是指客观上并不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行为人主观上误认为正在发生不法侵害,而对想象的"侵害人"实施了防卫行为。假想防卫的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认识错误,而且也不可能避免这种认识错误,因假想防卫致人死亡的应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而非故意伤害罪。  相似文献   
18.
休谟认为从经验出发,我们无法得出具有必然性的因果观念.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只是心灵的习惯和信念的结果,其结论使得事实的真理完全丧失了必然性的根基.康德首先改变论证思路,不是从事实中寻找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基础,而是通过证明因果性法则是经验所以可能、因而是认识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从逻辑的角度为因果必然性找到了合法性.从而实现了从事实的必然性向逻辑的必然性的超越.这种论证方法是"自上而下"的,主要表现于其范畴的"客观演绎"中.但康德也并未无视"自下而上"的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其"主观演绎"和"原理分析论"中对从感性出发通过先验想像力而构成知识的人心活动的描述中.这两种方法互为补充,使康德较合理地解决了休谟所提出的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全球化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要求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创新是历史发展差异性的供给源,是文化全球化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文化创新既符合辩证法的内在要求,又体现了各民族对历史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因此,要实现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创新,应正确处理好趋利与避害的关系、借鉴与独创的关系、民族化和全球化的关系、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劣势及干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贫困生群体由于生活背景的特殊性,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必然出现新的心理状态,其中劣势心理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信心。劣势心理包括:认知上的偏激、负性情感体验强烈、人际交往心理复杂、容易产生人格矛盾。作为贫困生个体,可以尝试确立合理认知,选择负性情绪的释放渠道,增加人际交往的互动性。学校和学生工作者,则应加强对贫困生的训练和引导,为他们提供实践岗位,培养和锻炼能力,构建和谐校园,为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