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48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2篇
法律   323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204篇
政治理论   123篇
综合类   5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时代特色与民族特点相汇融的,包括民族历史观、民族国情观、民族道路观、民族力量观、民族地位观、民族立场观、民族气节观、民族前途观等内容的崭新的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12.
顾安祥  钟娟 《行政与法》2005,(10):87-89
民事主体制度的演进是一个从一元主体到多元主体的复杂历程。自然人基于人道主义观念、人权运动的发展、通过不懈地斗争成为民事主体;组织体因实体性契机、特定功能契机、立法政策契机共同作用被赋予私法人格。未来的民事主体制度在信息化与高科技地推动下,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必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系统。  相似文献   
913.
论我国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取得型的财产犯罪和金融诈骗罪不成文的主观要件 ,其存在的意义在于表明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关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内涵是指行为人意图排除财物的所有人 (包括非法所有人 )、将他人的财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而取得事实上的支配权的意思。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应该进行类型化的思维 ,根据客观情状予以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914.
新修改的《工会法》 ,适应了建立市场经济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贯穿于全法的一条主线是工会的维护职能。抓住了这一主线 ,就把握了立法的精神、法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915.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娟 《河北法学》2005,23(4):2-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大幅度征用,失地农民随之应运而生,他们的权益因法律规定不完备、法规执行不到位、法治意识不健全等法律缺陷的存在而无法保障。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失去了诸多的权益。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从法律视角来看,关键是适时立法,确保政策供给;依法行政,防止滥用职权;严格执法,维护法律尊严。  相似文献   
916.
917.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纲领.  相似文献   
918.
王娟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5):96-101
近代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状态转变的关键时期。孙中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他在清末已有的中华民族一体化观念的基础上,在终生革命过程中酝酿并形成个人的中华民族观念。它是中国近代中华民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反过来又极大推动了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与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919.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920.
This study of Uruguay's Frente Amplio explores four central ques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Latin American left.” How did a leftist alternative emerge and grow inside an institutionalized party system? How do the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that enabled the rise of the left in Uruguay differ from those observed in other Latin American cases? How did Frente Amplio adapt itself to profit from the opportunities that arose during the 1990s?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revious factors for governmental action by the FA? In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this study integrates an analysis of the sociological and political-institutional opportunity structures consolidated during the 1990s with one of strategic partisan adaptation processes. This perspective is useful for explaining how, by 2004, Frente Amplio had built a dual support base from its historical constituency and a socially heterogeneous group alienated from traditional parties due to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is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