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隐私权保护法主要考虑的是隐私权人与其他人(义务主体)在隐私保护与言论表达自由、知情权实现等方面的利益衡量问题,尽管公共利益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但国家尚未以利益主体的身份登场,立法政策倾向于对个人隐私提供"绝对"的保护。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治中,尽管这组利益关系仍存在,但国家不再单纯以超然利益关系的治理者出现,它同时也是最大的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者。更重要的是,信息业者作为独立的主体出现。个人信息保护法需要衡量更多的利益关系。在新的利益衡量格局下,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应以"两头强化,三方平衡"理论为基础,并为实现该理论设计一组相互关联的制度方案。  相似文献   
12.
《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守秋 《现代法学》2004,26(5):47-57
作者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改的基本思路,主张修改后的《森林法》应该成为森林资源法律子体系中的核心法律,林业行业的基本法律,即全面反映当代新型林业和森林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中重要地位和全面作用。认为在修改《森林法》时,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当代环境资源法的基本理念,在有关问题上与国际法接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有关环境资源和林业的法制建设经验。《森林法》修改应该建立在对森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实存在的森林资源环境问题,突出森林保护和森林生态建设,加强对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的采用,加强对公众参与等社会调整机制的采用。  相似文献   
13.
版权与专利领域中相关术语意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步  刘兰 《知识产权》2006,16(5):77-79
本文分析了版权与专利若干基本概念,提出将idea译为“创意”,以准确反映作品创作的起点和创作发生的依据,并解决专利领域的“思想悖论”;将procedure译为“过程”,以反映其通常的当代的普遍的含义;将process译为“方法”,以使美国版权法排除出版权保护范围的这一项目与美国专利法所明确保护的同一项目的中译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创造性与规范性的对立统一.当下,汉字书写以危机来形容并非危言耸听,这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又有内部和外部原因,其危害是严重的.对此,我们应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重视汉字的研究与普及、遵循汉字使用和演变规律、改革汉语教学方法,将危机化为转机,从而让汉字重新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近年红色经典作品(包括红色经典戏剧作品)的再版、演出、重拍、改编过程中,版权争议时有发生。解决红色经典作品的版权问题,既有现实意义,也有历史意义。去年笔者曾以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相关版权系列纠纷案为例,探讨过红色经典戏剧作品的版权问题。当时笔者倾向于认为此类作品应定位为特殊的职务作品1。后来笔者新收集了大量第一手史料,经过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此类作品应定位为一般的职务作品。现以沪剧《芦荡火种》剧本的版权归属问题为例,加以阐述。一、新四军伤病员的抗日斗争与崔左夫、刘飞作品的创作史实1939年秋…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制度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民法通则》经过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我国的侵权死亡赔偿制度得以建立和逐步完善。学者和立法工作者有关"命"与"价"相互关系的争论直接影响了侵权责任法有关条文的制定,本文全面梳理了各种理论观点,揭示相关的立法背景并对各草案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应当正确理解《侵权责任法》第16条和第17条确定的死亡赔偿金"原则上不同"、"个别情况可以相同"的法律原则,并确认死者近亲属独立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7.
论侵权死亡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害人因侵权死亡,其民事主体资格消灭,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当认定为近亲属固有且其共享一个统一的请求权;对精神损害赔偿在侵权死亡案件的适用范围,除立法明定的有限例外应坚持其普遍适用性;死者生前遭受的精神损害,在侵权法并无单独救济的必要性。在侵权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上,应坚持全民大体相当的赔偿数额(如10万元),同时适当参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场合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出现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但其在两大法系的发展中却有着基本不同的轨迹.本文通过梳理惩罚性赔偿的基本理论,讨论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认为在我国正在起草的侵权责任法典中,非财产损失的赔偿应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在个别侵权类型中可以有限度地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革命能够蓬勃兴起又以失败告终,均为多种主客观因素所促成。远在异国他乡遥控指挥的斯大林,在理论指导和重大决策上均有正确和错误两种成分,产生的正负两种效应都对中国大革命曲折历程起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指挥失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诠释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原则,不仅涉及版权术语的中文翻译,更涉及如何用中文准确理解和完整表述版权法学理论。应将 idea/expression 译为“创意/表达”,可用“六个范畴,一张图”采诠释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原则,用以指导版权理论研究和版权实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