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99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2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改革观和发展观上寻求化解社会问题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中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需要我们从改革观和发展观上进行反思。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坚持和贯彻正确的改革观,坚持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地调整政府的决策,对于化解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2.
我国立法规定的民事再审案件范围过于原则,造成近年来民事审判监督工作中的无序现象越来越明显。笔者认为应重新界定民事再审案件的范围。  相似文献   
53.
论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证明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诉讼中,基于证明责任的基本理论和证明责任的分担原理,被告人应在一定范围内承担证明责任,但是被告人的证明责任只能是主观证明责任。在中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之下,被告人证明责任的承担需要各个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54.
“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定罪量刑,应当限定为行为人为实施抢劫而故意明示或暗示携带有凶器的情形。这种行为并不是转化型抢劫罪,而仅仅是普通抢劫罪中的胁迫型抢劫罪,立法对“携带凶器抢夺”的规定不明确,容易导致理解和适用上的混乱,因此应当废除该款之规定。  相似文献   
55.
我国的立法机关注重立法前的调研和论证,对立法后的实际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论证,某些法律法规部分被执行或落实的不彻底的现象严重存在,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效果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56.
关于融资性租赁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佟强 《中外法学》1992,(2):15-18
<正> 相对于民法的许多制度,融资性租赁合同属于非常年轻的制度,国外只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进入我国才有十年。由于它的特殊性,用传统民法理论难以作出解释,因而给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发生纠纷后的法院审理带来各种认识上的困难。本文拟从该制度的性质、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如何与现有的法律体系相互衔接等方面与法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广义上讲,融资性租赁并非一个合同,而是由三方当事人参加、两个法律关系组  相似文献   
57.
世界上大约有62条活火山是分布在太平洋西部,有45条分布在太平洋东部弧形陆链或岛弧中,有17条分布在南北美洲西部的主要山带,另外有14条分布在印度尼西亚一带,有7条分别分布在太平洋中心岛屿、印度洋岛屿和大西洋岛屿,其余的7条分布在地中海、小亚细亚北部和东非大裂谷.  相似文献   
58.
论法治政府与“宪政中国”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士青 《学习论坛》2006,2(11):74-77
法治政府是一种以良法统治为要义、以行政权规制为基本原则、以公民权利保障为根本目的的政府模式,它对宪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宪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宪政的重要保障."宪政中国"之构建必须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关键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决策,强化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59.
风险是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面粉增白剂"之争验证了建构主义风险理论。在建构主义视域中,风险治理不仅要使风险最小化,还要实现其他的政治和道德目标,并对影响风险的诸多因素进行反思。风险的动态治理,是实现制度动态效率的必然选择。它的有效性以结果为导向,合理性以未来为导向,进而需要不断学习,吸收新思想新观念,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6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自于英美法,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逐渐扩展至其他国家。“作为刑事证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要规范的不是证据的证明力问题,而是证据能力问题。该规则也不对一般意义上的证据适用问题加以限制,而主要涉及公诉方证据的法庭准入资格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公诉方所提交的指控证据被法庭认为是违法搜集的,且达到“非法”程度,那么,法庭将剥夺该证据对案件的证明能力。这意味着该证据丧失了证明案件的资格,法官或陪审团将不再对该证据予以采信,并不再用以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