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6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1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2篇
法律   1480篇
中国共产党   406篇
中国政治   1020篇
政治理论   312篇
综合类   12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992.
Most of the social-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assumes that prosocial behavior is part of the basic human repertoire and only when certain conditions become unfavorable, will the natural prosocial tendency fail (Latane & Darley, 1970). Only few researchers have addressed the general tendency toward bystanding behavior,2 its relation to perpetrating behavior, trying to overcome it in victimizing scenes by activating the bystander and thereby reducing the potential for victimization (Staub, 1996). The present analysis suggests several psychosocial constructs that can account for bystanding behavior.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length of exposure, fragmentation of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he crime) are highlighted—in order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low, middle range and high-level bystanding behavior. Finally, ten examples of bystanding behavior during the Holocaust are presented, suggesting that only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context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persons involved may help us work through and perhaps prevent the potential negative aspects of bystanding behavior in future criminal acts.  相似文献   
993.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斗争的一面,甚至认为毛泽东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其实,在斗争的背后,毛泽东所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毛泽东终其一生力求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一个生活富裕、人人平等、人人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进行了工读新村、根据地、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等建设和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和谐社会建设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994.
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适应;政府角色定位与规制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重塑,转变政府职能应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包括硬环境的和谐,还应该包括软环境。本文从“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出发,结合我国现实社会的道德现状,阐述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应从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践行机制等方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96.
于丹 《理论月刊》2007,(10):129-132
政治权力的制约是政治思想史上众多先哲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如何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家们有了本质的分歧: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根据"道高于君"的原则,采用道义制衡君主的绝对至上的政治权力,这种制衡的作用是或然性的,因而它从未根本的发挥过作用。从本质上说,道义制衡并不能真正对政治权力产生强制的约束力,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条件下,可以对政治产生积极的协调和软制约作用。本文将尝试着论证当代中国政治权力制约的双重思路,并对传统制衡观念内容的转换和现代应用提出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997.
刑事政策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性,重视个性。主要内容包括宽严相济、保护人权、恢复性司法,实施主体包括国家及其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谐社会刑事政策需要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预防各个层面加以深入贯彻。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众文化在我国成为大众主要的消费和娱乐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原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具备了必要性。“民族心理”的客观存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有了可能性。“文化商品”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的转化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9.
国内武装冲突中的战争犯罪审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武装冲突中的战争犯罪行为,国家立法机关应当提供必要的惩处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尚不能适应追究这类犯罪的客观需要。建议通过法律修正案或单行法规的形式,尽快完善相关的实体法、程序法和组织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发展,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00.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农村婚姻价值的多元性以及离婚的多因性,司法需要对婚姻价值依照社会现实与功能的需要进行衡量,必要时应在判断原则、法律适用、程序适用上进行适当的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