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80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8篇
法律   1228篇
中国共产党   374篇
中国政治   939篇
政治理论   175篇
综合类   10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993年1月4日,本刊编辑部在北京大学勺园召集北大法律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一些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将会上的有关发言刊载如下,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各界人士对此有何见解,请赐稿本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2.
主诉检察官制度赋予主诉检察官较大的职权 ,建立主诉检察官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是对主诉检察官权力的制约。本文阐述了建立主诉检察官内部管理监督机制的原则及其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993.
在国家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问题倍受社会关注。课题组在粤港澳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波士顿湾区和东京湾区等国际湾区收集了丰富的访谈资料,在一手资料及协同治理理论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构建起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及治理路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学在大湾区建设中承载着特殊角色与常态化角色。特殊角色是湾区文化与价值引领;常态化角色包括英才培育、知识创造、成果转化、制度创业等。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具体情境,实现大学积极治理的主体角色,必须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作用,湾区高等教育协同治理路径表现为大学与政府协同、大学与市场协同、大学与社会协同、大学与大学协同以及大学内部治理协同。  相似文献   
994.
2020年1月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由疫情引发的各种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疫情过后,相关法律争议会有出现。本文针对疫情可能带来的法医临床鉴定相关问题予以思考,给出了法医临床学鉴定流程管理以及鉴定机构法律风险防控的基本思路。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及工伤补偿中的伤残评定问题,作者具体梳理了7个可能相关的鉴定标准,并指出,肺功能障碍的条款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面对因疫情爆发而引发的医疗损害鉴定问题,作者认为,针对特殊时期的医患纠纷,鉴定人在评价医方的专家注意义务时,应充分考量各种影响因素,提倡对医疗行为相对宽松的处理原则,宜适用合理医师标准(即Bolam标准),来体现对医疗行业的尊重。本文针对新冠疾病疫情可能带来的法医学鉴定问题给予了建议和解决路径,旨在为疫情过后鉴定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医患纠纷数量多、调解难度大的问题依然显著存在。调解作为传统的医患纠纷处理方式之一,仍存在各部门缺少协同治理、调解员缺少专业医学知识等问题。华西坝派出所"调解天团"在调解医患纠纷中,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调解模式和经验,新创由患方、医方、医学专家组和调解员组成的调解模式,弥补传统调解方式的不足,兼具公平性、专业性与及时性,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纠纷。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可通过建立"互联网+调解"模式,加强宣传与推广、培养专业性与复合型的调解人才来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96.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is an unexpected death caused by a sudden loss of cardiac function, which is currently 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Evaluation of the agonal cardiac function of the deceased is a quite important task for the diagnosis of SCD in forensic medicin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N-terminal proBNP (NT-proBNP) are currently considered as significant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heart failure in both clinical and forensic practices. To investigate the postmortem evaluation roles of postmortem BNP and NT-proBNP levels for SCD, the present study meta-analyzed eight related studies from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Wanfang Data. 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 and the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RevMan 5.3.5 software. Postmortem NT-proBNP in pericardial fluid showed higher levels in the SCD group than that of the non-SCD group with the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 3665.7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812.89–5518.59, and p = 0.0001. However, postmortem levels of BNP in pericardial fluid and NT-proBNP in serum reveal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SCD and non-SCD subjects. The results of present meta-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postmortem NT-proBNP in the pericardial fluid could be used as an ancillary indicator for evaluation of agonal cardiac function in forensic medicine.  相似文献   
997.
徐颖 《政法论坛》2020,(1):132-142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出现了不少因不堪忍受凌辱而自杀的案例。我国刑法通常认为自杀死亡结果和网络暴力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自杀死亡结果只是情节严重中的结果,但这并不合理。网络暴力的特质在于对精神的强制以及对身心的持续伤害,网络暴力高于普通的精神伤害行为,在特定的情况下网络暴力能成为杀人罪的实行行为并与自杀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相应地,刑事责任也应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998.
法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小亮 《中外法学》2008,(3):373-398
<正>导言在西方法学史上,或许没有哪一个法学流派或日法学思潮会像法实证主义这样,在饱受学界攻击的同时,却又获得如此众多的法学家们的青睐了。然而,当我们将这些时代迥异、背景不一的法学家——边沁、奥斯丁、凯尔森、哈特以及拉兹——归人这一阵营时,我们所持的理由是什么?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尤其是,当法实证主义在与自然法学以及现实主义法学的论辩中不断地发展自身,为自身寻求正当性基础的时候,如果我们把一位思想家归入实证主义的阵营,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什么?是他与其他学者共同捍卫的一系列主  相似文献   
999.
Urban bikeshare syst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the U.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the effects of bikeshare systems on patterns of commuting to and from work in U.S. cities. To study this, I link cities across 2008 through 2016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ACS) data and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bikeshare systems using both individual-level ACS records and city panel data. Event-study estimates suggest that bikeshare systems lead to a rise in bicycle commuting to and from work, and the effects of bikeshare systems are statis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I also find evidence of modal shift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ikeshare systems: While bicycle commuting rates increase, there is a decline in automobile commuting to and from work.  相似文献   
1000.
On May 4, 2012, China’s Youth Day, the young staff member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ssociation for Friendship with Foreign Countries (CPAFFC) were busy receiving a senior foreign visitor, Kemal Baytas, President of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