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22篇
中国政治   180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18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北京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之一,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一大重镇。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由于北京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广泛传播,进而辐射全国,极大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在北京的早期传播中,李大钊是灵魂人物,北京大学是关键阵地,而北京共产党小组的诞生则是其重要硕果。  相似文献   
312.
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二者在理论基础、理论性格、内容、目标等四个方面具有共同点.  相似文献   
313.
在旧民主主义社会语境中,文化建设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而文化的民生意蕴和人本价值更是被公然遮蔽。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壮大的过程中,文化民生思想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日趋成熟和凸显。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民生建设认识的历史演变进程,揭示其演变特点和趋势,能够观照当下文化民生建设,在文化民生建设的价值归宿和实践创新上得到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14.
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变化。建国战略上从过渡到转变的实现,制度架构上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交替,阶级关系上对资产阶级从限制、利用到改造、消灭的政策变动,国家政权意识上从领导党到执政党的确立,显示了政治变化的历史线索。研究这些政治变化,可以为我们提供考察和分析建国初期历史性转变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315.
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校园文化又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笔者认为在这四种细分文化之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内容,同时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环节。基于前期完成的问卷调查,通过合理的分析手段,笔者将学生性格进行了大类区分。而本文将重点讨论中立类学生群体,通过合理的措施方法,从而加强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16.
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外国文学通史共有13部,这些文学史表现出以启蒙和教育为宗旨的总体特征.它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作人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著作.周作人编写的两部外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和《近代欧洲文学史》均极具研究价值和意义.这两部文学史既体现出民国时期典型的文学史观,也渗透了周作人独特的文学批评理念;郑振铎编写的《文学大纲》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一并讨论,体现了编者宏大的叙事观念,在比较文学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317.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相并重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克服制度执行中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制约,须从制度执行者的态度、能力着手,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监督机制建设等实践途径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318.
人类只是天地之间有限的存在,却充满着对无限的渴望。普遍性的追寻源自求知的本性,他们所期望获得的本就是对所追问对象普遍适用的解释,而不是对具体情境的回应。普遍的原理可以为现实世界提供指导,具体的经验则难以再现。以王弼为首的"贵无"派玄学鲜明地提出了"以无为本"的观点,展开了对普遍之"无"的追问。"无"和"自然"所具有的普遍特性,使得它们具有对"有"和"名教"进行解释和指导的作用。对普遍原理的注重,也使得王弼的玄学思想显示出超越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31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坚持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学习和总结百年来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在新时代一切工作中进一步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320.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历史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政治秩序危机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反对儒家中维护封建统治的“三纲”封建伦理,而“全盘西化”只不过是一种策略选择.在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要反对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倾向,坚持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