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赵芳 《求索》2012,(1):132-133
本文以春、夏、秋、冬季型形势,提出四类势观,即能储型形势、能耗型形势、能释型形势、能寂型形势。并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便在理论上丰富我们对形势的哲学认识,在实践上强化我们对其机遇、机缘的利用。  相似文献   
52.
欧旭理  徐建军 《求索》2012,(7):202-204
先秦儒家的重生观既教人安生立命,又教人立足现世,注重保持生命的延续。本研究借鉴先秦儒家的重生观,提出把教育引向生活,帮助个体体验生命及类生命的存在,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责任感,进而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53.
龚艳  颜峰 《传承》2011,(20):46-47,50
灾难教育是传播有关灾难知识,培养防灾救灾技能,并促使受教育者生命情怀和坚强意志养成的过程,它对于人类社会十分必要。日本的灾难教育是全世界的典范,其现状表现为灾难教育保障法定化、灾难教育对象普遍化、灾难教育内容层次化、灾难教育理论实践化。结合日本灾难教育现状与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正确认识实施灾难教育的重要性、形塑灾难教育体制的规范性、注重灾难教育实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4.
万雪飞 《求索》2012,(12):81-83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奠基于实践哲学。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致思路径体现在:"完整国家"是文化领导权理论的逻辑前提、市民社会是文化领导权践履的现实场域、阵地战是文化领导权的夺取策略。文化领导权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了双重启示:中国共产党要坚守对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双重领导权,为此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和教育"有机知识分子"、充分重视和利用中国"市民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学理论》2013,(31)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高度重视知识分子问题,发表了系列相关讲话。他诠释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评价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指明了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阐述了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江泽民知识分子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对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列宁不仅创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而且进行了党的理论创新及其实现途径的科学阐释。强调党的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以反对教条主义和创造性对待马克思主义、以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等为根本前提;强调要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经验以及落实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政策等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强调必须坚持党的理论创新的实践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57.
《求实》2013,(10)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属性。具体表现为理论来源的实践性、目的指向的实践性和学科特殊的应用性。理论来源的实践性与中国现代认识论的形成密切相关,直接源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根植于实践需要;学科理论建构的目的指向于人的政治社会化实践和精神建构;较强的应用性是学科最鲜明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直面实践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实践有用性或是否有利于实践发展来检验学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8.
张楠 《传承》2013,(1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民族复兴既是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又是其动力导向和评价标准。对民族复兴的把握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中国梦要处理好中国梦与个人梦、贡献与索取、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重视价值观教育,注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以及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更有利于“中国梦”从梦想到现实。  相似文献   
5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创性论断奠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由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实践探索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相统一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包含团结统一的政治共同体意识、相互依存的经济共同体意识、兼容并蓄的文化共同体意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优先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民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文化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蕴含着丰富的辩证逻辑。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结合逻辑,本来与外来相互动的发展逻辑,传统与现代相贯通的承启逻辑,一元与多样相呼应的主次逻辑,事业与产业相并重的系统逻辑,文化与经济相促进的协调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辩证逻辑,将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根本的思想遵循和科学的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