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0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4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246篇
中国政治   199篇
政治理论   130篇
综合类   19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正>世界范围内,地区主义因为欧洲一体化的危机和美国对那些具有挑战美国霸权的地区主义进行打击而注定进入一个历史的低谷如果把地区主义的诞生和发展看作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全球化的压力下出现了政治思潮的快速"变异",表现为支撑战后全球经济增长和世界秩序大致稳定的世俗政治意识形态陷入危机,激进政治、民粹主义、极端主义等原本处于政治光谱边缘的思想主张大行其道。全球资本主义秩序制造了"超级阶层"和"下沉阶层",货物和资本越来越自由的流动导致经济活动从政治社会体制中"脱嵌"。现代国家的执政者既要努力保持本土市场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又必须有效解决因此产生的收入差距和其他社会代价。精英群体更容易看到前者的必要性,而普通民众对后者也存在迫切的需求,在民主实践中,精英和民众之间的巨大分歧经常形成相互否决的局面,而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功能的严格限制,又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在维持市场合法性方面的能力。在资本的压力下,左右为难的国家内部不可避免地催生"出局的人"。单一国家应对全球性危机的能力越有限,"出局的人"对强硬手段和激进政策的渴求就越强烈。整体而言,世界范围内激进政治的高潮迭起反映了在如何应对全球化代价问题上政治解决方案的匮乏。  相似文献   
53.
意大利执政的民粹政党五星运动代表了一种行走于"左右"之上的混合民粹主义。民粹主义采取的表现形式,是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需求方面,全球化的冲击会造成社会分野的凸显。经济/阶层分野及"上下对立"为左翼民粹主义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国族/种族/文化分野和"内外对立"则是右翼民粹主义的温床。当两种分野和对立一起凸显时,可能同时产生左翼和右翼民粹主义,也可能产生糅合左右的混合民粹主义。但它究竟采取何种形式,直接取决于政党的供给方式。意大利存在两种社会分野,五星运动对此予以充分利用,对左翼和右翼选民进行"纲领供给";而且,为了调和内部的左右分歧,五星运动强调"超越"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直接民主的供给,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政治理念上的差异,从而把左右选民都聚拢在一起,最终造就了五星运动混合左右的民粹主义。在互联网时代,五星运动倡导的直接民主实践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4.
正高放教授是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奠基者和创建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学科基本问题丛书,其中就包括高放教授的《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基本问题研究》。本来这部著作要由作者亲自写作和编辑,但因高放教授已九十高龄,不宜再承担繁重的工作,所以出版社决定从他以往的著述中选择适当内容加以编排,形成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的完整著作。因我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  相似文献   
55.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同群众路线密切相连、相辅相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加强同群众的联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保障是一切依靠群众;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归宿是一切为了群众。因此,只有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6.
党内监督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方面的监督不够平衡。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相对较强,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同级相互监督、党内党外监督的相互结合、党内监督体系和网络建设,还相对较弱。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还需要及时补短板。要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就要提高监督的自觉和自信,明确自下而上监督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监督的具体而可行的制度。要发挥同级相互监督的作用,就要加强党代表大会对全委会的监督、全委会对常委会的监督、各级党委对同级纪委,以及各级纪委对同级常委会的监督、全委会和常委会对自身成员的监督。要促进党内党外监督有机结合,就要促进党内监督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和司法监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要强化党内监督体系和网络建设,就要全面理解和加强一把手的监督职责、纪委的专责监督,构建科学严密的监督网络支撑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57.
民粹主义是转型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环节,表现为一系列激进的大众政治运动,其背后隐藏着各种权力争夺与精英操作。在东南亚,民粹主义是各国从威权走向民主的转型历程中已经完成或正在面临的严峻考验,这一现象的广泛出现与东南亚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密切相关,首先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其次是因分配不公和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与中下层民众之间紧张的阶级关系;最后是新生政治势力与传统政治势力的较量被具体化为争夺民众支持的斗争。与欧美民粹的左右两极同时发展和拉丁美洲民粹持续影响国家决策不同的是,由于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因素的约束,东南亚民粹主义左右政治发展方向的空间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58.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他注意观察和研究近代民主政治,尤其是政党政治,他强调党纲的重要性,推崇英国式的政党内阁制,并由此提出了毁党造党说,即政党和国内政治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一方面,所谓党者尽毁之,既毁其名又毁其实,另一方面,造有党纲之党,在国内形成两大政党对抗的局面。毁党造党说轰动一时,但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59.
朝鲜半岛的战略稳定是保障东北亚安全与稳定的核心因素,因而一直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岁末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带来的朝鲜政坛变化以及相关各方的不同反应,再度要求我们进一步理性审视东北亚可能出现的新变局,判断这些变化将推动东北亚局势及世界局势向什么方向演变,以及思考身处变局的中国应该作出何种政策或战略调整与应对。为此,2012年1月6日,《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举办了"东北亚新变局及其战略影响"研讨会,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0.
"民主"是中国政治实践和思想界中的一个最为突出的概念和观念,但是流行的民主观念却不是以中国学术界的原创性研究为基础的,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张力,中国实践上的制度形式因为在既定民主理论中没有表述而不认为是民主的,结果便是政治上的妄自菲薄。本访谈围绕杨光斌教授近年来关于民主理论的一系列基础性研究而展开。在民主观念上,杨光斌主张低调的民主观,对高调民主口号进行了严肃的理论审视。对于流行的"竞争性选举"的历史分析和语言哲学解读会让读者对选举与政体之间的复杂的关系有更审慎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杨光斌教授认为民主等于竞争性选举是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战争的产物,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民主观,而政治学产生以来的判断政体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政体之间的近似性。看问题的角度变了,结论也就不一样了。谈到自由民主理论的种种问题,绕不开的是在中国流行的公民社会理论,对此杨光斌教授主张社会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但社会自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既有好也有坏。正因为自由民主理论本身的这些问题,其在实践中导致了"无效的民主"甚至国家失败。对此,不同于西方思想界关于民主化挫败的理解,杨光斌教授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民主的同质性条件理论,并从国家建设角度提出了"民主形式之间的词典式关系"即民主的正方向:法治民主—分权民主—选举民主,而第三波民主化国家之所以问题重重,就在于其反方向性。理论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以及比较政治发展的普遍化的制度形式,杨光斌教授提出了超越自由民主的"可治理的民主"。我们相信,杨光斌的民主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虽然其中有关见解的争议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原创的基础理论研究却是中国所急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