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9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80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就是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治理结构互动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结构面临新的困境。为了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适应农民利益表达的需要,农村治理结构必须突破旧有模式,走向以政府主导、充分发挥"两委"的组织依托、尊重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治理结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2.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与此相适应,我国的法治体系也应该跟进,甚至应该走在民主建设的前面.从总体上看,我国法治体系还不能满足民主政治的需要,很多制度空间有待改革和完善.以立法和监督体制、司法体制、行政体制为中心的法治体系建设应该协同并进,因为它们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如果仅仅是单一领域内的改革.其最终结果往往会有违改革设计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3.
自决与民主在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有着重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它们在创设疆界、实质内容、与独立建国的先后关系、制度化保障、主体及功能、权利性质等方面的不同.两者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早期的自决与民主的交织性、自决与民主的同根性、自决成为推动民主的杠杆之一.现实中将自决与民主关系搞混的原因有三:一是混淆了宪政意义上的自决权和国际法意义上的自决权,二是对于国际法有关自决条文的误读,三是"内部自决"和"世界民主"等概念的出现又加剧了这种混乱.梳理自决与民主之间混乱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将国际法意义上的自决权划分为内、外自决权,也不要将内部自决权与民主权利相嫁接.  相似文献   
144.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俄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革命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出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胜利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策略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建设的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十月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纪念十月革命,就要继续坚持十月革命的精神、道路和基本制度,也要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贬低乃至否定列宁主义,不仅会割裂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而且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45.
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和澳大利亚双边安全关系出现了新进展:两国安全合作的战略地位提升,技术层面的合作不断加深,安全政策的协调更加密切,澳大利亚在地区安全秩序上进一步偏向美国。但这种新发展也有一定的战略限度,即避免过度激怒中国。由于密切的中澳经济关系、中澳两国间不存在直接的领土冲突以及相对中立更有利于澳大利亚的地区影响力,澳美安全合作短期内存在这样的战略限度。此外,美国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以及澳大利亚和其他亚太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也是影响澳美安全合作战略限度的因素。两国中长期的安全关系总的来说会朝着更加密切、重要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态势最终取决于地区力量结构以及中美澳三边关系的变化,原因在于,美澳两国之间的安全合作没有太大的现实障碍,并有相当的动力继续加强安全上的合作。同时,随着澳大利亚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员的经贸依赖关系的加深,对中国经济依赖度的降低可能成为一个影响澳大利亚外交政策选择的长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6.
在美国和中国的相互依存深入到可以"相互确保摧毁"的条件下,美国对华政策的合作与冲突策略可以概括为:再合作、再平衡、再保证和再冲突。  相似文献   
147.
世界秩序问题是根本性、中心性的国际问题.当代世界秩序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变.本文就当前世界秩序争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学者的重大日程是世界秩序研究:对驱动世界秩序(经济、政治)演化的主要因素做出评估,对未来的世界秩序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多样探索.  相似文献   
148.
在国际关系理论的英国学派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取向,即多元主义与社会连带主义.本文主要探讨两者的异同及其本质.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以马丁·怀特的三大思想传统作为自己的理论立场,坚持理性主义的国际社会观、关怀人权等道德价值.然而,它们之间也有很大分歧,主要是两者对国际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国际法有不同认知,即国际社会是以自然法还是实在法为基础;在人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关联的人道主义干涉和西方对第三世界的责任问题上,看法也大相径庭.多元--连带之争实质上探讨的是国际社会的本质、潜能和规模,以及国际社会成员对于规则、规范、价值、制度的分享程度.双方的论争不仅是国际关系理论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而且加深了人们对于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9.
中国崛起之软权力塑造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这使得中国崛起与历史上其他大国崛起的时空条件迥然不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软权力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以至于成为评判世界一流强国的重要标尺。今后大国的崛起将意味着硬权力和软权力的全面提升。经过数10年的经营与建设,中国的硬权力已经显著增强,但软权力一直是中国综合国力构成中的弱势成分。硬权力和软权力的关系表明,硬权力的增长并不会自动促进软权力的增长。软权力的增强需要有相当的政治意愿和国家意志予以推动,需要长期的塑造、经营和建设,应该将软权力的塑造提升到战略高度,逐步形成中国的软权力塑造体系,从而为中国的崛起提供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0.
王义桅 《德国研究》2021,36(4):4-23
厘清中欧多边主义异同,是赢得对欧外交叙事和深化中欧多边合作的前提.中欧多边外交最大的同是都坚定维护联合国体系和国际法,反对单边主义,但中国强调世界只有一个体系、一个秩序、一套规则,反对干涉内政;而欧盟自诩为天然的多边主义行为体,钟情于规范性力量,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需协调成员国立场,具有天然的多边-双边的两面性,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