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中美关系是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关系之一,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邓小平以坚定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美关系的精辟论述,并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中,邓小平有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策略对解决当前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2.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论”及其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论”依据其前提假设,经过逻辑推理,得出其国际关系思想的中心结论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决定并导致了普遍与绝对的国际冲突。霍布斯的思想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表现在约翰·赫兹的“安全困境”概念和肯尼思·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上。霍布斯的思想体现了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国际无政府状态、国家本位和物质权力观。  相似文献   
193.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家主权理论受到了很大冲击,面临着严重挑战。尽管有许多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维护和强化主权观念,但国家主权的让渡、弱化以及实现程度的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国家主权,树立与时俱进的国家主权观,这不仅仅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4.
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未来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的论为方法论基础,建构主义学者亚历山大·温特认为未来世界国家必然会出现。微观层次上,世界国家的形成由个体和群体为争取其主体性获得承认的斗争所驱动。宏观层次上,这种斗争被无政府逻辑导向世界国家,因为无政府逻辑会使军事技术和战争的破坏性日益增强。受建构主义的启示,中国学者完全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与概念重构世界国家形成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5.
李鸿章最早主张与日本建交——“联日”。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他的这一思想逐渐动摇。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之后,李鸿章对日本开始采取强硬立场。甲午战争使李鸿章一生的功名事业毁于一旦,他转而求助于“联俄拒日”,实际是与虎谋皮。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6.
冲突控制中的公共政策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的产生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分配不公。对于冲突的有效控制,是推动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具有强制力的制度机制,成为现代社会中冲突控制的主要工具,它通过交换妥协或强制这两种方式在它所控制的范围内有效地解决冲突问题。但是,由于制度及其运行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公共政策在冲突控制中面临着困境,并不能完全承担冲突控制的使命。因此,应该正视制度控制机制的局限,重视价值系统和社会系统化解社会冲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7.
冷战后的中国特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使外交作为非传统外交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交事务中,其无论是在形式、内容还是在功能上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而且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代中国外交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模式。特使外交的频繁使用和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克服常驻外交有限性与外交事务处理的专门化、多样化要求之间矛盾的灵活化处理,是对拓展国际利益和实现外交转型的平衡性把握,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用国际主流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和融入国际体系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98.
自由与社会主义是不可分离、不可分割的,自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价值目标。背离自由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一大弊端,对此,要从中吸取历史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自由和社会主义民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自由与民主、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自由与自由主义、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从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自由。  相似文献   
199.
《张静如文集》于2006年12月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共4卷,收录了张静如先生从1959年到2005年期间发表的文章、讲话共199篇,合计138万字.《文集》一面世,便引起了学界的关注,2007年4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教授主持的《张静如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张静如先生学术界的朋友、学生及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共6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参与者纷纷发表自己对于张静如及其《文集》的看法和评论.以下是各位发言者发言的大致内容.  相似文献   
200.
刘红凛 《探索》2007,(5):43-46
根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来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必须科学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概念内涵与时代挑战,克服片面理解;必须从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按照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来正确认识政党制度与制度功能,克服传统的统战视角的认识局限;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来规范政党制度,实现政党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目标,也是加强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正确认识民主与法治的历史性、具体性,正确认识"政治意义上的法治"与"法律意义上的法治"的不同内涵,避免在政党制度问题上的"法律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