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上,中美合作至关重要.中美合作的基础在于两国的共识,但目前中美合作面临一些障碍.为实现半岛无核化、确保朝鲜半岛局势行稳致远,中国应建设性参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在角色定位上是"帮忙"而非主导,要保护好自身利益,积极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周边次区域中,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最为严重,而该地区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具有重大意义。具备区域合作重要属性的“一带一路”倡议能有效缓解安全困境。东北亚地区之所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缺口,主要由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高居高不下、美国因素的负面影响、中日竞争关系的影响存在,这些因素的根源又是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将东北亚地区逐步纳入“一带一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并为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动力,两者有望形成良性循环。俄罗斯、蒙古国和韩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积极,朝鲜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日本和美国态度复杂,但已经很难置身度外。在推动东北亚地区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时,需先从双边合作入手,争取各国均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然后扩大到中日韩、中俄朝和中朝韩三边合作;进而扩大到多边范围,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设立“东北亚建设资金”,专注于东北亚项目投资;。同时激活和利用大图们江开发计划和长吉图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地缘政治探讨地理因素与国家间权力兴衰的关系。由于英美霸权相继主导国际体系的发展,麦金德式的、以均势为核心的地缘政治思想体系成为主导范式。在整个20世纪的地缘政治舞台上,欧洲是争夺世界主导地位的中心,亚洲只是边缘角色。但21世纪初始,中印崛起引领亚洲崛起,这一区域的权力增长和变迁引发了美国的担忧,美国同盟体系以麦金德的"枢纽"为核心推动"印太"战略,试图压制中国。但美国面临的真正挑战是,美国同盟体系中的东亚盟国实力地位下降,亚洲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心正在经历从东向中心的偏移,特别是中国正向着亚洲中心位置回归。中国基于共同发展理念,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积极推进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亚洲国家的发展战略,适应区域内国家的多重战略目标。中国的亚洲地缘政治经济新视野,超越了以压制挑战者为特征的霸权国家的地缘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14.
宪政体制变革的动力,源于新旧利益集团在政治博弈中对权力边界的制度化诉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军人集团的没落,以及城市中产阶级与新资本集团的相继兴起,泰国宪政体制在各派利益集团的持续冲突与妥协中不断重构。通过完善公民政治权利、提高地方自治、加强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创设独立监督体系等制度建设,泰国的宪政架构开始从一元转向多元。尽管从短期来看,由于宪政体制与权力结构的错位,各派利益集团将围绕修宪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政治博弈,从而引发社会分裂与政治动荡,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政治权力结构日趋多极化,泰国宪政体制将在“权力制衡”的多元化道路上继续前行,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平稳有序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淑娟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54-63,76
本文主要考察了新世纪以来拉美国家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近10年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在逐步加深,而拉美与亚太之间贸易投资关系的发展是这种变化的最好例证。在拉美的对外经贸关系中,美国的地位在下降,亚太地区则有了大幅提升,尽管其间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中国是拉美国家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鉴于拉美在中国经济和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应进一步增大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与对话空间,推动双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整体,东北亚地区至今仍未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区域。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缓和,东北亚区域合作有望迎来新机遇,但区域内各国仍需要进一步打造合作氛围和条件。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共同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的交通线,并打通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建设中的北冰洋航线间的连接,实现东北亚互联互通和经贸投资的高水平发展。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也面临着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中国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倡导者和参与者,需要进一步规划合作路径和打造合作重点,推动东北亚地区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共建产业合作走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层级式互动框架,对泰国立宪君主政治权威兴衰的过程、原因与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泰国立宪君主政治权威的发展变化,主要取决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结构性失衡引起的新旧利益集团的政治权力竞争与妥协。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立宪君主政治权威复兴的根本原因在于军人集团与王室-保皇派从冲突到结盟的政治关系转变。从长期来看,新资本集团的政治崛起将使得王室-保皇派再次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代印尼中国观的演变对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乃至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以来,印尼的中国观从负面向正面方向演变。这种演变与印尼自身的民主改革、中国国力的提升与中国和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密切相关。未来印尼的中国观将受到投资因素、跨国人口流动因素和美国因素等影响。而密切政治对话、强化社会人文交流和有序引导中国企业的投资将是保证未来印尼的中国观正向走向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9.
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提出的关于澜湄流域治理的新机制,水资源合作是其中的重点,而水资源安全治理是澜湄水资源关系的实质。本文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视角研究水资源安全治理,解读亚洲安全观框架下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分析影响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的因素,并深入阐释澜湄水资源安全合作机制的内涵、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而就中国参与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董向荣 《东北亚论坛》2019,28(1):102-115
安全困境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常被用来分析围绕朝鲜半岛问题的安全困局。但是,安全困境的定义非常严格,适应的场景有限。"无政府状态""双方均无恶性意图""包括进攻能力在内的权力累积"等是安全困境必不可少的三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双方均无恶性意图"这一点经常被模糊或忽视,导致安全困境概念被滥用。朝鲜半岛主要力量之间的博弈,包括朝韩、朝美等,很难用安全困境来解释。韩中、韩俄之间围绕萨德的博弈属于安全困境,但在萨德问题上韩国只是配角,作为主角的美国有蓄意破坏地区战略平衡、置中俄于不安全境地的主观意图,因此美俄、美中之间围绕萨德问题的博弈不属于安全困境。如果不从军备竞赛和敌意螺旋的角度,而是从"安全困境"的角度来解释当前朝鲜半岛安全困局的话,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