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19篇
世界政治   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美朝框架协议评析——兼论美对朝鲜的不扩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之后,美朝之间签订的《美朝框架协议》从原则上解决了朝鲜的核问题,也满足了当时美朝双方各自的需求,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后来的协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原因,出现了履约不对称、不均衡等问题。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对朝核政策的重新评估最终使《美朝框架协议》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212.
从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来看,过去近四十年中有五个重大的节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应对冷战结束的冲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二十国集团,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与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达沃斯、日内瓦的演讲。这些节点既体现了中国对发展机会的把握,也说明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抓住了机遇,以开放倒逼改革,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而且现在已经有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既反映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合作项目的推进上,也体现在中国和有关国家共同推动的国际合作机制的构筑上。当前国际环境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增强了;另一方面,"树大招风",国际社会产生了新一波"中国威胁论"。中国要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在对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方面都坚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保持战略定力,使国际环境继续朝着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13.
美日两国对二战期间一些历史问题的定性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原有的分歧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再度表面化,尤其是两国围绕慰安妇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争端已经对美日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虽然价值因素在美国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美国国内的主流思潮一直主张应从现实利益的角度来规划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对策,因而采取了"积极旁观、适时介入"的原则,在努力避免成为相关方的同时,必要时也对日做出适当反应以控制局势,防止其干扰美国在亚太的整体布局。随着安倍政府追求国家正常化步伐的加快,美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互动已影响到两国之间的互信,而美国对此的掌控能力也可能因此而下降。  相似文献   
214.
215.
<正>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特别是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美,美国收入不平等问题逐渐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当前,美国收入不平等问题愈益严重,占总人口1%的富人与其余99%人口间的贫富差距已经达到了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216.
217.
刘得手 《人民论坛》2020,(11):138-139
不确定性是当今世界的突出特点之一,这在中美关系中亦有相应体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扩散,对中美关系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对中美关系认知负面概念化、研究局限化以及主动塑造意识不强等,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国应着力增强战略定力,全面提升在中美关系塑造中的主动性、开拓性、坚韧性,为积极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18.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朝鲜的政策一直在"接触对话"与"孤立施压"之间游走。一方面,美国对朝鲜施以强有力的经济制裁、外交孤立以及军事威慑,甚至以军事打击相威胁;另一方面,待朝鲜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再与朝鲜进行接触,迫使其弃核。美国对朝政策鲜明地反映出美国对"敌对国家"的战略思维特征。然而,这种战略思维却导致了其政策的不连贯性,不但无法迫使朝鲜就范,反而增加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刺激朝鲜加强核武和导弹能力,使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蹒跚不前。  相似文献   
219.
李文 《美国研究》2020,34(4):9-19
习近平主席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定位中美关系,认为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日益增多、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在社会制度不同的情况下通过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的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而非对抗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心愿,符合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共同向往,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也是两国应始终坚持的大方向。双方应从现实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举措,切实推进互利共赢,深化全方位利益交融格局,为发展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筑基固本,积厚成势。  相似文献   
220.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国内气候政策出现了大幅倒退。在联邦层面,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持质疑态度,在相关人事安排和政策落实方面呈现明显的"去气候化"特征。在地方层面,各州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难以形成合力。部分地方政府虽然希望做出积极应对,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成效有限,难以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积极影响。鉴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其失衡、低效的国内气候政策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不仅对美国自身,而且对其参与的双多边气候合作以及全球气候治理都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