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19篇
世界政治   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全球化结社革命与社团立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春鹰  张烨 《法学研究》1998,(3):110-120
全球化结社革命与社团立法信春鹰,张烨冷战结束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济一体化的后果首先是经济活动规则的一体化,而规则的运作又促进了政治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各个民族国家的内外事务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了。法律秩序不...  相似文献   
72.
论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外交思想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意识形态主要指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 ;坚持马列主义 ,反对修正主义 ;坚决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国家利益则是指坚定地维护中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利益。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这一对关系极其密切而又复杂 ,有时两者是重合的 ,有时两者又充满着矛盾 ,有时是意识形态占主要作用 ,有时又是国家利益占主要作用 ,但总体上讲 ,它们是相符合的 ,正因此 ,中国在分别面临美苏的威胁下能够维护国家安全、民族独立及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3.
"东突"问题已成为中国边疆安全的重大威胁,美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引人注目。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自身利益至上,在"东突"问题上的战略考虑则涉及反恐、美中关系、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其不同需求之间存在冲突,由此也导致美国"东突"政策的模糊和多变,并在诸多层面上影响到"东突"问题的解决。虽然美国因素会继续在"东突"问题的发展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鉴于一些条件的制约,美国会对"东突"活动的支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相似文献   
74.
张帆 《美国研究》2006,20(4):72-94
九一一事件前,美国情报界和有关决策人士已经意识到本·拉登和“基地”组织对美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认识到情报界为应对这种威胁必须进行变革。但九一一事件前的美国情报界没能与敌俱变。文章认为,尽管有关各方就变革的必要性和措施有共识,但情报界在组织结构、工作重点的确定、人力情报能力,以及人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矫正,这是美国情报界在九一一事件前未能进行“适应性变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6,20(3):124-134
对于从未近距离接触美国、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且缺乏深厚学术积的青年研究人员来说,给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书做评,难度可想而知。但笔者不揣浅陋,愿尝试对亨氏的新著《我们是谁?:美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①(以下简称《我们是谁?》)做一简单评论。一《我们是谁?》  相似文献   
76.
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最终发布了《中国通信企业华为、中兴构成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这份耗时近2年的调查报告公然指责来自中国的华为和中兴通讯可能具有官方背景,许将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  相似文献   
77.
徐彤武 《美国研究》2012,(3):29-53,3,4
与以往历次大选相比,2012年美国大选的突出特点是在公民言论自由的大旗下,以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为代表的各种"外围团体"为开展选举政治宣传而筹措和花费巨资。"外围团体"现象是当代美国选举财务改革遭受重大挫折的显著标志,它严重地背离了美国联邦宪法所崇尚的基本价值,使美国的宪政民主制度陷入政治、法理和道德的三重困境之中,因而遭到美国多数民众的反对。事实证明,这种现象的实质是美国资本主义寡头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控制,而绝非大多数美国公民民主权利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78.
从总的态势看,2019年的中美关系呈现两头缓中间急的形态。由于2018年年底两国元首阿根廷G20峰会上达成通过谈判解决分歧的共识,在2019年的前4个月,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是两国关系的主基调。但是自5月初谈判破裂后,两国间的矛盾、斗争急剧升温,并以极快的速度向其他领域扩散。经过此轮激烈的较量,双方终于在2019年12月13日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两国间紧绷的关系稍许得到了缓和。但是比较后面的"缓"和前面的"缓",能看出中美关系的形态已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在中间这轮"急"的推动下,两国关系的竞争性被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79.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对网络安全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随着美国政府、国会和部分战略界人士把应对与中俄之间的大国竞争作为国家安全战略重点,特朗普政府把网络空间的大国竞争作为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了维护在数字空间的优势地位,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努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提升网络军事能力。相较于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的网络安全政策进攻性更强,客观上推动了网络空间的军事化进程。在"美国优先"和"以实力谋和平"的思想指导下,美国从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处理网络空间事务,其激进的网络战略强化了大国博弈和网络威慑行动,同时也导致全球网络治理进展缓慢。尽管美国力图在数字空间建立持久的优势,但它必须面对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80.
杨楠 《外交评论》2020,(3):69-93,I0003,I0004
网络空间军事化是指各国将网络空间相关的资源及技术持续投入军事和安全领域以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近年来,国际网络空间军事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各国先后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完善网络安全战略规划,扩张网络军事组织体系,并在物理、应用和人文层面强化自身的进攻性网络行动能力。网络空间军事化对国际政治领域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网络空间威胁被"过度安全化","网络军备竞赛"提上日程,"网络恐怖主义"如影随形。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局面和态势,各国开始发展在网络空间的威慑能力,积极投入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制定,并致力于推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由传统国内治理模式转向有限度的国际合作。探讨网络空间军事化及其国际政治影响,分析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应对方式及其限度,对于深入理解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现状及其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