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4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7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25篇
中国政治   143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涵 《当代亚太》2019,(6):131-157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正在日益复杂化。2018年作为"峰会年",可以为评估该地区的制度竞合提供有效的视角。通过提出参与成员是否具有排他性、主导成员是否为同类型国家、议题领域是否重叠、合作内容是否涉及"高级政治"、目标原则是否具有外向性这5个维度的指标进行系统评估,并对中国、日本、越南和泰国四个关键国家的互动进行案例分析,文章发现,澜湄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被夸大了;澜湄合作与日本—湄公河合作互为主要的竞争对象,但前者是被动跟随而非主动挑起竞争;柬老越发展三角、柬老缅越合作与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三河流域经济合作战略也相互竞争,但后者正在取得优势;澜湄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之间不会出现"制度达尔文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中,有一对突出的、影响全局的矛盾,这便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当今我国社会存在着两个分别日趋明朗且有固定化趋势的社会阶层:一个是“过高收入”者群体,一个是低收入者群体。“过高收入”者之中有合法的,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也有非法的;低收入者、特别是其中2600万左右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者以及2200万左右享受低保者是人们所说的“困难群体”。这两个阶层从经济地位、生活状况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不断拉开了距离。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这是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发展前景如何,在一定意义上说,将取决于我们党政机关、各级干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能力和水平。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中,有一对突出的、影响全局的矛盾,这便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不管是“差距扩大”,还是“差距过大”“、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反映的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社会现实:当今我国社会存在着两个分别日趋明朗且有固定化趋势的社会阶层:一个是“过高收入”者群体,一个是低…  相似文献   
4.
苏联剧变后,俄白两国在短期内又重新走到一起,在过去10年中,俄白联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程,但是,近来,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特别是俄白两国对联盟国家发展的形式产生了严重分歧,这使俄白联盟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从长远看,这并不会使联盟国家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5.
在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 2 0 0 0年 1 1月 ,日本共产党召开了第 2 2次代表大会。以此次大会为标志 ,这个拥有 80年历史的政党正在力图实现自身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 ,对党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 ;作为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社会”被“共同社会”所取代 ;“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成为实现“共同社会”的途径 ,“社会主义革命”从党章中消失 ;进一步明确了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等。日本共产党决意开始这种世纪性大转变 ,既有其自身组织能力严重退化的原因 ,又有日本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以及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际环境保护正在成为重新塑造国家主权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系统论述1972年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环境保护以何种方式对国家主权产生了何种影响。第一,国际环境保护通过引发全球关于主权与环境关系的讨论导致国家主权观念的渐进式变化,即传统国家主权观应该调整以适应全球生态相互依存。第二,国际环境保护通过建立国际环境机制导致了国家主权实践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国家通过环境成本外部化谋求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表现在国家在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时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污染排放也日益受到国际限制、向国外转嫁污染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国际环境机制促进了国际环境合作,提高了国家保护环境的能力,从而改善了国家对内的环境管理权,提高了政府增进国民福利的能力。最后,以欧盟的环境政策为个案,分析国际环境保护影响国家主权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8.
“解冻”是赫鲁晓夫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题和典型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两松两紧”四个阶段,与斯大林时期对意识形态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形成鲜明对比。但赫鲁晓夫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解冻”同时也顾虑重重,不同时段也不乏强化“控制”。赫鲁晓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解冻”对苏联政治的发展和国际共运均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曾爱平 《西亚非洲》2007,(12):64-68
2007年9月12日,坦桑尼亚前总统本杰明.威廉.姆卡帕(Benjamin William Mkapa,1995~2005年任总统)访问北京大学,他围绕中国和坦桑关系、中非关系,以及非洲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主要经济和政治任务等重要问题作了演讲。随后,姆卡帕先生与北京大学部分师生进行了座谈。现将姆卡帕总统的演讲,以及同北大师生交流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主旨演讲今天,我是以一个“退休者”的身份来跟大家交流,由于不再任职,因此可以享受畅所欲言的“奢侈”。我想以中国和坦桑关系为一面镜子来回顾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中非关系的未来前景。可以说,中国和坦桑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