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精神解放与文章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解放,不仅是近代史上文章变迁的重要原因,也是两千年来历次文章变迁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可以算是一条规律.最早而又最突出的事例就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文章的发达,在两三千年的历史范围内,简直是空前绝后的.产生于这个时期的文章,两千年来始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清人章学诚所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不是随便说的.诸子百家之文确实做到了百花齐放.不但<老>、<庄>不同于<论>、<孟>,韩非也不同于荀卿,<战国策>和<左氏春秋>也各有特色.体裁不同,风格多样,在几百年间,文章之盛,至于如此,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的情况.  相似文献   
22.
凡超一流的文学家必有超一流的品格 ;没有超一流的品格绝成不了超一流的文学家。因此 ,后代的研究者如果想要准确地把握这些超一流文学家创作上的最动人之处 ,必须把握他们超一流的品格。如唐代的两位超一流诗人李白和杜甫 ,各有其超人的品格。杜甫难以企及之处在于他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李白最崇高的人格在于对人权、人性的尊重 ,可以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人权主义者。那么苏轼最动人之处是什么呢 ?概而言之就是至真至浓、至深至广的人情 ,或曰“情味”。苏轼尝自云 :“诗人情味真尝遍 ,试问于今底处亏 ?”(《次韵柳子玉》)可以说 ,苏…  相似文献   
23.
对于东欧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人来说,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1949-)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却不属于斯的国际学者。他虽然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但由于“流年不利”,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靠译文为生。久而久之,法语、英语、德语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于是成了在斯洛文尼亚名不见经传,在国际学术界(特别是精神分析学界)却大名鼎鼎的理论大师。  相似文献   
24.
“五四”时期, 新文化界人士对于中国旧剧及其观念的批判进入了新阶段, 具有了前所 未有的总体性、彻底性和建设性。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到中国喜剧观念现代转换的方向, 不仅为其带 来全新的思想质素, 而且直接促成其在20 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5.
“写作”课相当重要。一个文科的大学生(当然包括学法律的),必须要“能读会写”。开那么多课,学那么多东西,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读”是吸收,由外而内地积蓄“信息”;“写”是表现,由内而外地倾吐“认识”。能“读”会“写”,能“吸收”会“表现”,这才能够学以致用,做到懂理论、  相似文献   
26.
秦林芳 《思想战线》2001,27(6):90-94
李广田在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散文创作以忆旧视角、乡土题材和人性主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倾向.他继承"五四"人的文学"传统,从超越政治、关注人生的独特的文学功利观出发,在对都市文明失望的同时,通过乡间的"画廊",展示出灿烂的人性之光,表现出了弘扬健康人性、以文学的道德力量重塑民族性格的热望.  相似文献   
27.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体的基本结构由体制、语体、体式、体质四个层次构成 ,体制指文体外在的形态、面貌、构架 ,语体指文体的语言系统、语言修辞和语言风格 ,体式指文体的表现方式 ,体质指文体的表现对象和审美精神。中国古代文论家对各种文体的体制、语体、体式和体质 ,都作了深入的考察和精到的论析 ,由此构成中国古代的文体形态学。文体形态学是文体源流学、文体分类学、文体风格学、文体文化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8.
作为新型的历史编纂学,“新史学”(一)以历史过程的多层次把握、历史时间的前后延伸、历史空间的全景观照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二)在多渠道的史料来源、跨学科的形式创格、叙论并重的认识观念上革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而前此两千年,《史记》已在上述诸方面作出了超前性的实践。此外,司马迁代表的中国史官文化要求的通才兼识与文史合流,又对“新史学”面临的困境提供了借鉴。因此,《史记》是一种可与“新史学”互相生发的中国史学范型。  相似文献   
29.
一、《中国文学在法国》和《法国作家与中国》在欧洲各国中 ,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与影响不是最早的 ,法国与中国的直接交流要晚于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但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却是最大的。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欧洲汉学中心 ,而且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心仪中国文化、推崇中国文学的作家 ,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学术机构、团体与专家学者 ,也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出版或发表了那么丰富的有关汉学研究的著作。因此 ,研究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 ,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30.
王珂 《思想战线》2002,28(4):80-83
巴赫金文体进化观是在他受到政治独裁和文体独裁双重压迫的特定历史语境下提出的 ,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巴赫金表面上是重视传统、秩序和法则的文体学家 ,实质上是激进的文体改革者。他对复调、杂语的重视 ,是为了通过对文体的多元化的吁求来达到政治的多极化。借鉴巴赫金的文体理论 ,不但要弄清巴赫金文体理论生成的历史背景 ,还要正视中国的具体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