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博弈,是政府和学界长久思考的课题,并为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在对青岛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探索地方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担当",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上下合力、全民参与,试图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动态博弈中处理好保护利用的双重关系,从而获取最最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收益。  相似文献   
32.
五四时期,正是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极为特殊而重要的时期,五四小说真实表现了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苦难,客观反映了城市知识分子的经济困境和精神烦忧,对现实的观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与深刻,从而整体上具有了一种新的特质。  相似文献   
33.
罗楠 《学理论》2012,(12):117-119
作为网络社会的新型信息舆论平台,可以说近年来微博在众多的社会公共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媒介角色,因此即将实行的微博实名制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多方关注,这一政策的推出给微博平台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更加稳定的运行环境、用户的言语自律等,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重点即在于对此政策利弊之处给予综合考量,并对实名制之后的微博管理提出合理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4.
钱翰 《法国研究》2008,(2):42-45
二战以后,法语的文学批评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无疑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近二十年,中国的理论界一般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巴黎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从八十年代到如今,它一直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焦点。然而,法语文学批评中还有另外一个重镇,日内瓦学派,  相似文献   
35.
梁振华 《理论学刊》2007,(8):119-123
在媒介变迁的历史语境下,影视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整体风貌和存在形态构成了强大冲击。影像化叙事,作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影像化生存最显著的文本表现形态,呈现出双重价值趋向和文化表征:一是通过借鉴影像思维,促进传统文学文体形式之革新;二是对影像符号资本与市场逻辑的趋附,导致小说文体的蚀伤或者异化。  相似文献   
36.
大众文化是在多重因素结合下出现的新型文化.特别是其与新媒介结缘,人们常常称之为媒介文化;由于其经济因.人们也称之为消费文化;又因为其社会因,人们还称之为流行文化.当然其规模庞大,受众日多,所以大众文化仍然包含大众的含义.但它不是自主的文化,以往的文化经验、文化规律和文化传统并不能帮助人们确切认识和理解大众文化;必须从新的视角切入,才能准确、深刻地把握其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3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97-101
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在科技和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为地保护那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包装、改造,使其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适合时代的需要,并带来经济效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并行不悖,但是开发利用代替不了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8.
语言禁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然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寻。按照其产生的不同原因和性质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禁忌现象做分类研究,有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点对外国的读者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9.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40.
钱翰 《法国研究》2006,(4):43-48
作品和文本在文学话语中,曾经是普通的术语,文本指的文学的语言现象,而作品则体现了美学和创造价值.自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西方文学批评话语中,文本开始逐渐成为一个核心的概念,而作品的概念则受到冲击,尤其是先锋文艺理论中,文本与作品水火不容,文本概念取代了过去的作品概念.文本概念从一个指示现象的概念到成为一个本质性的概念,并且占据一个核心的位置.本章节定义了对象文本(texte-objet)和实践文本(texte-pratique),分析了结构主义文本和后结构主义对文本概念的使用之间的异同,从而更清楚地指出后者在文本这个概念上的继承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