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149篇
中国政治   317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21世纪的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本文认为塑造双方的关系,可以通过层次的认知途径:身份认知一功能领域合作一战略对话,实现双方形象的清晰化和真实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72.
唐鸣  杨正喜 《学习论坛》2007,23(3):66-68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农民工理应享受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文件和政策也为农民工享有平等权提供了保障。但由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状况的存在,农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方面与城市居民有重大差别,大量的法律文件则体现、贯彻了这种二元结构,从立法上确定了这种基本阶层的差别对待。一方面是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是其法律主体地位的双重化导致的法律主体地位迷失,这就是农民工法律地位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73.
培根是科学逻辑的真正创始人.本文结合培根所处的时代背景,就其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检验的逻辑和科学发展的逻辑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今后对科学逻辑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互依赖与全球化开始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本文试图以此二者的关联为出发点进行探讨,这将是一个现实与理论双重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5.
在2007年12月2日举行的俄罗斯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支持率为11.57%,获得了57个席位,比上届增加10席,保住了第二大党的地位;在2008年3月2日举行的俄总统选举中,虽然代表俄共参选的久加诺夫以较大差距败给了梅德韦杰夫,但也获得了17.72%的选民的支持,这表明俄共仍不失为俄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2008年3月22日,俄共在莫斯科召开第十三次中央全会。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会上作了《党的现代化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的总结性发言,对最近举行的两次重大竞选活动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俄当前的社会局势和俄共目前的状况,指出俄共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实现党的现代化。俄共网站(http://kprf.ru)当天刊载了这篇发言的全文。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6.
希腊共产党认为,"反全球化"运动这一称呼本身并不是十分准确,它掩盖了其反资本主义、反帝反垄断的性质.因此,希腊共产党一方面揭示出"反全球化"运动中两条不同的斗争路线的本质,另一方面论证了国内斗争与国际斗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斗争的前景.  相似文献   
77.
晏方明 《传承》2008,(12):120-121
实际上,无论是近代欧洲的多极格局,还是冷战后的两极格局或者是历史上处于单极下的某某治下的和平,都发生了很多次规模不等的战争,近代以来的国际政治体系实际上一直处于不稳定之中,就是在冷战后,国际战争也不断爆发。  相似文献   
78.
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重大部署,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认识眼光.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条件下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精神的需求和文化在现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现阶段的和长远的奋斗目标看,都需要把文化建设提到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形势和意义,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9.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正式建设三十周年,值此全国上下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推动我院学科发展,加强院友间沟通交流,定于2008年10月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华  相似文献   
80.
周云倩 《前沿》2009,(5):143-145
本文引入法社会学“程序正义”理论框架,梳理分析舆论监督权中的程序非正义问题,呼吁通过相关的制度安排确立媒介舆论监督的程序正义规则,由此形成对监督主体的有效规约,并促进民主法制与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